七一社区        注册

长江局与南方局的关系、地位和作用【3】

胡传章口述 刘志平记录整理

2015年03月02日07:5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大楼,中共中央长江局即秘密设于其中

问:您怎么看“以空间换时间”这个问题?

答:我认为“时间换空间”的说法应该成立。为什么呢?以“空间换时间,以小胜集大胜”这个说法在国民党高层早就提出来了,并不是《论持久战》发表后才总结和提出来的。只能说《论持久战》站得更高、更系统、更科学地解决了中国抗战的战略战术以及取胜的途径、道路和方法。

“以空间换时间,以小胜集大胜”的思想在国民党的战略战术中是一个努力争取实现的过程。至少有3件事情可以证明:一是淞沪抗战。为什么会有淞沪抗战?如果日本侵略军从平汉路打到武汉是比较快的,因为有铁路干线。河北、河南是广大平原,机械化部队便于行动,要是在河北同日本人搞战役决战必然吃亏,抵挡不住,日本人就会沿着平汉路南下直取武汉,没有什么回旋的空间,就谈不上以空间换时间,可能武汉很快就会丢失。是在河北同日军进行战役决战,还是把它引到东边去呢?这个时候,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决定:放弃北边,北边取守势,搞游击战争牵制敌人,把日军的战略进攻主力作战战线引到东边去;在东边淞沪则采取打的方针,越打越大,国民党的军队越来越集中,日军就随之被牵着把战线移到了华东。我认为这个战略策略是成功的,是国民党最高统帅部“以空间换时间,以小胜集大胜”思想的主动决策;二是徐州会战,即以台儿庄战役为核心、为主体的大会战。这个主动决策怎么来的呢?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日军参加徐州会战的主力很快沿着陇海路向西进,想拿下开封、郑州,从北边南下。这时,蒋介石及一些主要的作战参谋人员想出一个办法,叫做“以水代兵”,即把黄河南岸的两个大口子,中牟以北的赵口,郑州以北的花园口炸开,引黄河水南下,形成一个黄泛区,阻止日军从陇海路由北向南的进攻。这个战略策略也起了作用。黄泛区形成几十公里宽、数百公里长的一个广大区域,一直从河南、安徽、到江苏,也就是开封、蚌埠到江苏的淮阴,这个线的以西以南全是黄泛区。日军的机械部队在黄泛区起不到作用,有的部队在这里还被国民党军队消灭了。这就又使日军把作战重心从北边回过头来向东,再由东向西打,仰攻,沿着长江,或者打大别山的南北,夹着长江两岸向西进攻。这终究是一个很长的地理距离,所以这个战略意图也是取得了成功的。但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果也非常严重。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整理,未经口述人审核,题目为整理者所加。胡传章,湖北党史研究专家,《董必武传记》作者。整理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主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