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新伟 刘本森 周进 乔克
阅读延伸
抗日战争研究若干论争
●关于西安事变的主角与解决方针
有关西安事变,过去认为在张学良、杨虎城中,张学良是主角,最近有的研究认为,事变的主角是杨虎城而非张学良,而杨虎城身边工作的共产党人,对于杨发动兵谏、逼蒋抗日的行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学者认为,共产党人对张学良的影响是积极的,是导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他们的作为,有功于中华民族,有功于抗日战争,这都是不容否定的历史事实。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1931年说和1937年说。有学者认为,这里涉及有关“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概念问题。说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抗战算起是可以的,但抗日战争时期应从1937年“七七”抗战算起。
●关于中国抗日战场的划分
长期以来,大家一直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只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有第三个战场,即中缅印战场,这个战场是由中、美、英三国共同领导的,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也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关于豫湘桂战役是否是“大溃败”
长期以来,人们几乎达成一种“共识”,即认为豫湘桂战役是一次“大溃败”,甚至称该战为“豫湘桂大溃败”。有学者认为,抗战后期的国民党战场在牵制、打击日军,并最终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有学者认为,豫湘桂战役有力支援、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也支援、配合了敌后战场,大大减轻了华北、华中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压力。
●关于国共军事合作有无共同纲领
有关两党第二次合作有无统一纲领的问题,过去认为并无统一的纲领,现在一些学者认为《抗战建国纲领》是两党合作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它是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对其是自觉执行的;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民主义是两党合作的重要基础和共同纲领。(葛晖 辑)
相关链接
版画中的抗战
这款是印在1939年唐英伟在香港出版的木刻集《中国的血》封底的藏书票。1931年鲁迅提倡新兴木刻运动,唐英伟是最早投入中国现代木刻运动的美术家之一。他的木刻画甚至被认为是“代表劳苦大众申诉的作品”。1938年唐英伟来到香港,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激烈时期,他在香港以版画为笔,号召同胞抗日,但仍不忘情于藏书票创作。许地山为该书题签:“愿将此中的一切永刻在人人底心版上。”这款表现奔赴沙场战士的藏书票,就是最好的见证。 (怀安 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