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1940年,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领导机关西迁,在澄迈、临高、琼山(六区)交界处建立美合革命根据地

抗日烽火映林莽

2015年04月23日08:34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抗日烽火映林莽

  旧 曾活跃在美合革命根据地的琼崖革命老战士李玉英的回忆录。 本报记者 孙慧 翻拍

  新 美合革命根据地所处的澄迈县西达农场昆仑分场,如今青山葱郁,林木茂盛。 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

  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

  75年前,在澄迈、临高、琼山(六区)交界的山区里隐藏着一个“红色世界”,革命力量在此聚集,点燃了星星之火,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开创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解放海南岛照亮了胜利前进的航程。

  在那片山林里,曾有一群崇尚自由民主的革命者,劈山开荒,建立学校、医院、报社……在那片荒蛮的森林里保存了琼崖火种,并通过一个个农民、工人、革命者心载手捧,一一传递,直至火种星星燎原,照亮黎明前的黑暗,照亮海南岛。

  岁月沧桑,青岭葱郁。75年后,当重新回到那片青山林莽,昔日的革命遗址已被岁月隐埋,唯有那山脚下的红色纪念碑巍然耸立,默默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风吹丛林哗哗作响,仿佛英魂那铿锵有力的誓言……

  红色电波引航向

  那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红色世界,那是一段烽火硝烟的青春时光。

  当回忆起75年前在美合根据地的那段激情岁月,琼崖革命老战士、97岁老人李玉英浑浊的眼睛里闪现出光芒:“那是一段非常难忘的岁月,我们白天种地砍柴、制作武器、印刷宣传册,晚上学知识,宣讲革命思想,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很充足。”

  1940年2月,中共琼崖特委、独立总队领导机关在冯白驹的率领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来到澄迈、临高、琼山(六区)交界处的美合地区,准备停歇几天,再继续向西南山区前进。

  此时,日军已开始向活动在那大附近的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发起进攻,国民党琼崖党政机关、部分武装力量和几个县的政府及游击队也都集中在五指山腹地及其周围。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向西南山区前进显然是困难的。于是,琼崖特委决定,先在美合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后再伺机向五指山发展。

  美合山区,方圆50公里,这里接近五指山区的白沙县边境,山林茂密,不多的村庄错落其间。近一万居民中,大部分是客家人和黎族、苗族同胞,人口虽少,但粮食丰足。重峦叠嶂的山林,让日军和国民党的大炮坦克犯了难,也成了琼崖独立总队战士们革命前线的天然屏障。

  在确定建立美合根据地后,中共琼崖特委从东线根据地抽调了大批干部组成若干工作队,深入美合村及其周围地区,发动群众,清匪除霸,安定民心。特委把美合作为一个特区,成立了以谢志德为区委书记的区委会,在美合内外仁兴、岭仑、岭南、兰洋、南坤等乡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

  在琼崖独立总队的革命激情感染下,美合根据地的各乡农民成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抗日民众团体。在根据地内,迅速建立了一支农民武装,建立了几个乡的抗日民主政权。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动员,美合周围各区、乡的青年,积极响应特委的号召,报名参军参战,保家卫国。先后有100多名青年加入独立总队。

  根据地建成后,美合成了当时琼崖共产党抗战的总指挥部。美合村西边的苦香岭,成了当时琼崖特委与党中央沟通的基地。峰似三角,在这座海拔312米的山上,琼崖特委设置了电台,红色电波频频发出,实现了与远在延安的党中央无线电直接联络,使琼崖能够经常地及时地听到中央指示,保证了琼崖抗战沿着中央指引的航向前进。

  “引领抗战方向,输送抗战干部,自制并输送装备弹药。”澄迈县党史办主任王邦照说,从1940年年初建立到年底被侵占,美合根据地的存在时间并不长,但这个根据地的革命者和民众们,在危难之中发出了抗争的强音。

  激情岁月燃火种

  烽火远去,浩气长存。虽然当年美合根据地周边的苍莽原始丛林已被郁郁葱葱的橡胶林取代,但纪念碑前仍未完全凋萎的花束和清明祭品告诉人们,那一段风云岁月的不朽,那一股民族骨气的刚强,那一种军民感情的恒久。

  同行的西达农场党政办公室主任郑义亮冒着4月午后毒辣的太阳,给记者深情讲述革命先辈当年在美合的峥嵘岁月。他说,附近乡镇和农场常在“七一”或清明前后组织青年学生和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前来祭扫和凭吊先烈,琼崖纵队老战士的后人也常常踏访根据地遗址,缅怀先辈们的斗争故事……

  美合根据地建立以后,中共琼崖特委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应作长期坚持计划”,“丝毫也不要依赖国民党发饷,(要)依靠人民筹给,可求助于华侨,中央不能拨款”,“一切要自力更生”的指示,号召根据地军民充分利用美合地区有利的自然条件,自己动手,发展农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

  战士们和乡亲们一起在这片山林里开荒种地,建立了医院、报社、学校、机械厂……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这里由一片荒蛮的山林,变成了一个热烈、平等的“红色世界”。冯白驹、王白伦、黄魂、王业熹等领导同志与干部战士一起开荒种菜,整个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在根据地里,推行了三七减租的土地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发挥佃农的积极性。琼崖特委还发动群众在根据地里办起消费合作社,办起美合军械厂。

  在根据地生产建设时,独立总队也在积极寻找战机,打击日本侵略者,不断取得胜利。依托抗日根据地,中共琼崖特委成立了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了美合地区的党政工作,并积极向周边村庄传播革命思想。

  岁月流逝,那一段红色激情岁月,已永远地定格在这片青山迈岭中。行走山间,听到阵阵风吹林响,彷佛是琼崖战士们奔跑的脚步,呐喊的呼声。

  尽管仅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美合根据地的建设,在琼崖革命这份荣耀的历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美合根据地的建设,为当时正处在黑暗时期的琼崖革命斗争保存了火种,争取了赢得胜利的时机。

  浴血奋战写传奇

  谈起琼崖革命斗争史,我们最为自豪的是“23年红旗不倒”。可这“红旗不倒”背后隐藏着多少艰辛?

  在拜访李玉英期间,她拿出了一本珍藏多年的笔记本。这位97岁的老人,在这本破旧、暗黄的笔记本里记录着她的革命激情岁月片断。

  “我最不能忘怀的就是哥哥李大全的死,他原本是去谈国共合作,可却被国民党特务尾随至家,在很多乡亲的目击下被追杀至死,这是何等惨烈!”年岁已高,李玉英对当年在美合根据地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错乱,唯独对哥哥李大全的去世仍记忆清晰。

  1938年,琼崖国民党当局在抗日战争形势日益吃紧和抗日舆论的压力下,被迫接受中共琼崖特委的主张,达成琼崖国共合作抗日的协议。李大全是当时中共琼崖特委西线特派员,因是澄迈县本地人对当地情况熟悉,被派去与国民党商谈合作事宜,没想到被国民党特务尾随,追至家中遭枪杀牺牲。

  时至今日,李大全的后代仍然保留着当年这位革命战士就义时所穿的上褂。褂衣上的血迹已经干枯,可那枪洞眼依然赫赫在目。

  在那段艰苦抗争岁月里,有多少人为自由之火付出了生命?我们已经不得而知。烈士已去,但精神长存,他们点燃的革命烈火在全岛迅速蔓延,他们以生命书写的革命历史,时至今日仍被铭记。

  美合根据地的建设为中共琼崖力量向西线迁徙提供了基础。1940年底,“美合事变”后,马白山率部抗击敌军,掩护了特委和总队部领导机关的转移。1942年春,琼崖特委派马白山到澄迈等地组建独立总队第四支队,并委任其为支队长兼政委。不到一年时间,在马白山的努力下,第四支队成为一支建制齐备、兵员足额,拥有4个大队、10个中队和医疗队、军械厂,威震琼西、令敌胆寒的铁军。

  1950年,马白山奉命协助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渡海作战解放海南。马白山主动提出随加强团渡海登陆作战。在马白山的参与和引领下,加强团顺利在澄迈玉包港登陆,为主力部队渡海登陆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昔日的残酷战争已经远去,然而在美合山区的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沟壑,都留存下了战士们的足迹。青山巍峨,丛林葱郁,英魂永不朽;流水潺潺,风穿叶响,对党的忠诚与信念永在传颂。这片土地,写满了红色传奇。(记者 孙慧 曹健 通讯员 陈德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