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学锋
福建连江的浦口镇是我国著名的祠堂文化之乡,其中,位于珠浦的高楼陈氏宗祠尤其引人注目。宗祠里至今保存着一块让陈氏族人引以自豪的题匾,那就是在抗战期间,为了褒奖为国牺牲的空战英雄——陈盛馨,蒋介石亲笔写的题匾“英勇可嘉”。如今,此匾已残破,其族人在1995年重修祠堂时,特将此匾复制后,悬挂于大厅之上,并特配一联:“飞击东洋为国效忠光宗耀祖,安居南亩一堂十代子孝孙贤”,以此缅怀这位从陈氏家族中走出去的抗日英雄。
悬挂于陈氏宗祠的蒋介石题匾
难忘国仇家恨
陈盛馨,1912年6月1日出生,福建省连江县人。他幼年丧父,由祖父一手带大。1928年,陈盛馨就读于福州三民中学,后转入福建省立高等中学(今福州一中)。时遇“九一八”事变爆发,年少的他义愤填膺,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并被选举为队长。课余时间,他挥毫疾书“还我河山”等条幅分赠同学,常引吭高歌:“今天我们是桃李芬芳,明天我们是卫国千城”,表达从军报国杀敌的决心。
1933年,陈盛馨高中毕业后,毅然报考了中央航空军官学校。临行前,他与高中同学道别,互赠照片,并赋诗一首:
书生报国恨无方,
今幸获偿自觉光。
我期杀敌吞三岛,
深仇累世永难忘。
陈盛馨之所以在诗中提到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累世永难忘”,不仅是看到日军侵占了我东三省,还因他从族中老人那里得知,他们的祖先入居福建后,就曾遭遇倭寇的焚掠。国仇家恨,让他走上了从军报效民族的道路。
经数月的军事训练后,陈盛馨于1933年3月1日正式入学,于1935年6月1日毕业,并留校见习。
《中央日报》1937年10月21日关于“10·20”南昌空战的报道。是役,陈盛馨击落日机1架
《中央日报》1940年5月21日关于“5·20”梁山空战的报道
1937年8月13日上午9点15分,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向上海宝山路我军阵地发起攻击,淞沪抗战正式爆发。下午2点,南京航空委员会发布《空军作战命令第一号》,要求“各部队应于14日黄昏以前,秘密到达出击之位置,完成攻击的一切准备。”其各部队之出击根据地如下:
第九大队 曹娥机场
第四大队 贺桥
第二大队 广德、长兴
暂编大队 嘉兴
第五大队 扬州
第六大队 第3、5队 苏州
第4队 淮阴
第七大队 第16队 滁县
第八大队 第19队 大较场
第三大队 第8队 大较场
第17队 句容
此时,陈盛馨已在战前加入了中国空军第九大队第26中队,任少尉飞行员。
第九大队,大队长为刘超然,副大队长为龚颖澄。该大队于1936年8月始成立,下辖3个中队:第26中队(队长王汉勋、副队长赖逊岩)、第27中队(队长孟广倍、副队长张旭夫)、第30中队(队长石友信、副队长郭汉庭)。其中,第26、27中队各自配备了10架寇蒂斯A-12攻击机(又称许莱克,或施莱克攻击机);第30中队则拥有6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之一——马丁-139WC(该机种后来于1938年5月19日,被中国空军成功地使用于远征日本本土)。两个月后,第30中队被划归第八大队。
第九大队大队长刘超然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第26、27两中队从驻地——河南的许昌出发,转场至浙江的曹娥。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