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共七大幕后之谜【4】

孟兰英

2015年04月29日11: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用镜头记录历史瞬间

这次大会的规模和历时都是空前的,而为大会摄影的任务就落在了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的肩上。为了拍摄好这次会议,电影团负责人吴印咸会前就赶到了会场,了解拍摄条件,反复研究,确定拍摄办法。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那时胶片的来源在几年前就已经断绝了,吴印咸一向节约,特意留有备用。大会期间,为节约胶片,吴印咸一再精打细算,做了仔细而周密的拍摄安排,从任弼时主持开幕、毛泽东作《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到最后毛泽东作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每个重要的议程和会议瞬间,吴印咸都没有漏掉。

中共七大会场是由延安鲁艺美术系教师钟敬之设计的,整体风格简朴而富有新意:主席台中央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巨幅侧面头像,两边各插三面党旗,主席台前后与左右两侧的长条桌后各摆放着5把椅子,供主席团成员就坐。主席台前沿的石拱上书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大幅标语,标语两侧挂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礼堂两边挂有6个很大的V字型旗座,旗座上插着党旗,并钉有一个标语牌,上书“坚持真理,修正错误”8个字,礼堂后墙上书写着“同心同德”4个大字,正厅摆放着200条长凳。

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缺少照明设备,礼堂主席台的位置光线显得很暗,对于缺少闪光灯的吴印咸来说是个不小的困难。他开动脑筋,采取相应措施,最终保证了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拍摄参加“七大”的中共领导人时,吴印咸独具匠心,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拍摄的照片既反映了人物的真实面貌,又突出了每个人物发言时的不同特点。

在拍摄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的毛泽东时,吴印咸既用摄影机又用照相机,多角度拍摄下毛泽东富有表现力的手势和神情;在拍摄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的刘少奇时,吴印咸从侧面取景,将刘少奇身旁的一束鲜花纳入照片中,使这幅简单的人像摄影具有了艺术的美感。几十年后,这张照片被印制成邮票,成为收藏的珍品;在拍摄作《论解放区战场》军事报告的朱德时,吴印咸将朱老总置于画面的左方,使主席台上的领袖群像巧妙地成为照片的背景,不但突出了人物,而且显示出了拍摄的事件背景;在拍摄作《论统一战线》报告的周恩来时,吴印咸大胆采用了仰拍的手法,画面上部留出了大面积的空白,顶上一盏明亮的灯光进入了照片的左上角,给照片赋予了浓厚的象征意义:中国人民的革命是在指路明灯——中国共产党的照耀下前进的。

众多照片中,七大全景的照片最费心思,也是流传最广的照片之一。这张全景照片,看起来好像是用广角镜头拍摄的,其实,在当时的条件下,吴印咸手中只有几部老式相机,而且都是固定的标准镜头,根本不可能拍出如此宽阔的场景。于是吴印咸就想了两套招数:第一种方法是拍单幅的照片,第二种方法是用接片来对照片进行处理。后来进行照片对比,人们一致认为还是接片的效果较好。

历时50天的会议,吴印咸几乎天天坚守在会场上,直到拍摄完最后一个镜头。吴印咸率领电影团的同志们终于成功地把这次会议的全部过程记录了下来,使今天的人们能够看到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画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