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正才 吴楚婴
乌石峰高,湘江水长。20世纪,湘江之滨的大山乌石峰下的茅舍中,有一位贫苦农民的儿子,15岁那年,因带领饥民闹粜,被人告发,为躲避官府的追捕,不得不逃离家乡。几年后,为生活所迫,不满18岁的他到长沙靖港参加了湘军,在湖南陆军第二师当了兵,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在湘军对北洋军阀的作战中,他机智勇猛,得到连长、营长的赏识,被选送到团部的训练队学习。在《论立志》的作文中,他写道:“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责任,并为“富国强兵”的愿望奋斗毕生。他,就是彭德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独立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战功显赫、享誉中外的人民共和国元帅。
“两年的担泥等于住了劳动大学”
彭德怀原名彭得华,生于1898年10月24日。他家和中国千千万万个贫苦农民家庭一样,生活在风雨飘摇之中。他在《自述》中对其凄惨状况作了如下描述:“家中无以为生,先卖山林树木,后典押荒土,最后留下不到三分地。家中一切用具,床板门户,一概卖光。几间茅草房亦作抵押,留下两间栖身,晴天可遮太阳,下雨时室内外一样。铁锅漏水,用棉花扎紧,才能烧水。衣着破烂不堪,严冬时节人着棉衣鞋袜,我们兄弟还是赤足草鞋,身披蓑衣,和原始人同。”
因父病母死,彭德怀8岁开始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上山打过柴,下水捉过鱼,给富农家放过牛,到煤矿挖过煤。1913年,乌石大旱,田土无收,穷人无米为炊,而地主暗地与奸商勾结,将积谷偷偷运到外地卖高价却不肯卖给当地农民。15岁的彭德怀带头闹粜,团防局以“聚众闹粜,扰乱乡曲”为罪名要抓他。在堂叔彭五爷的资助与指点下,连夜逃走,去位于洞庭湖南滨西林围当堤工。
尚未成年的彭德怀既当炊事员,又挑土垒堤,往返于没膝的泥水中,累酸了筋骨,压驼了腰背。辛辛苦苦做了两年半工,仅得三担半米的工资。因此,他不胜感叹:“所谓洞庭湖区是湖南米仓,就是这些堤工的血汗和骨肉累积起来的。”由于残酷的剥削,堤工们无法生活,几次停工、罢工,要求增加工钱。但因没有很好组织与领导而遭失败。1916年春节前,彭德怀领头,要求预发工钱过年。堤工局不但不答应,反而将彭定为“不安分子”驱逐出境。
沉重的劳动,使彭德怀心中充满了对豪富者的仇恨和对贫苦大众的同情,性格也越来越倔强。他后来回忆这段苦难经历时说:“两年的担泥等于住了劳动大学,从这时起,我才认识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和艰辛,认识了中国社会,同劳动人民结了深厚的感情,产生了挽救他们的思想。”
“怀是想念贫苦人民,德是为贫苦人奋斗,为国家富强而奋斗!”
彭德怀在逃离途中,躲进山洞避雨。见洞内水滴落处的石头,已形成一个深深的窝,受到很大启发:“石头这么硬,还能被水滴穿,如果受苦人都像这水滴一样,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斗下去,这人吃人的旧社会不也会被滴穿、被砸碎吗?人就是要有这么一股子劲才行。”于是他为自己起号“石穿”。
在走投无路之时,恰逢湘军招兵,他带着求生的愿望报了名。在写上名字以后,又郑重地写下了刚为自己起的号:石穿。他决心以滴水穿石的意志寻找穷苦人的活路。他军政训练刻苦,作战勇敢,在团部训练队学习时写的两篇作文得到好评。在《论立志》中,他写道:“志不立,吾人无可成之事。国亡家亡,灭种随之。覆巢之下,岂容完卵?弱肉强吞,莫此为甚。吾人生逢斯时,视若无睹,何以禽兽为伍……”在《爱惜光阴》中写道:“大禹圣人爱惜寸阴,陶侃贤人尤惜分阴,况吾辈军人乎!欲为国负重任者也,岂不勉哉……”
1922年报考湖南陆军讲武堂时,他将得华改为德怀。好友郭得云问改“德怀”是什么意思?他解释:“怀是想念贫苦人民,德是为贫苦人奋斗,为国家富强而奋斗!”郭得云极为称赞:“把你的号石穿联系起来看,你是一个有抱负的人!”
由于训练刻苦,作战勇敢,他三年内便由二等兵升为班长、排长。但是,救国救民理想的实现却未如所愿。他看到湘军也同一切旧军队一样,浸染着封建习气。特别是看到一批从保定军官学校来的年轻军官,初来时满腔热血,但随着自身地位和薪金的提高,追求升官发财,贪图安逸享乐,吃喝嫖赌,他十分鄙视。他坚决不与他们为伍,而结交了黄公略、李灿等20多个真正具有爱国热忱的士兵,秘密组织了“救贫会”,相约以救国救民为宗旨,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包括不刮地皮,不讨小老婆),不扰民。
1921年,彭德怀被任命为代理连长,率领一个加强排驻防华容县注滋口。他应农民的要求,派三名救贫会员秘密处决鱼肉百姓的大恶霸欧盛钦。但彭德怀不久被人告发,遭逮捕,幸于押往长沙途中,机智逃脱,在湘潭县易家湾得船工罗六十老倌帮助,夜渡湘江,逃过一劫。而注滋口只停了一天税收,百姓仍在受苦。彭德怀深刻认识到“杀一两人无济于事”,对救贫会员说:“中国如何得富强?过去只知道有滴水穿石那样的意志去奋斗。现在明白了,没有政治主张,没有共同信仰的团体,共同奋斗,那只是一种幻想。”
相关专题 |
· 彭德怀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