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兴
“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陈云在他的一生中,带头坚持并积极倡导学习,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从不放松学习,尤其重视学习革命的理论。
大革命失败后,陈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陈独秀、瞿秋白都是有学问的人,李立三、王明念的书也不少,为什么这些人会犯错误呢?他萦思苦想,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到达延安以后,陈云曾三次向毛泽东请教。毛泽东说,主要是马列主义水平不高,思想方法不对头。毛泽东还说,为了不犯与少犯错误,应该读点哲学著作,学点唯物辩证法。按照毛泽东的意见,陈云在中央组织部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潜心学习哲学,以自学为主,一本一本地读原著,并请人辅导,进行讨论,共同提高。这次学习坚持了近5年。在陈云看来,学习是党员的责任,是建党的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是党的建设的前提和出发点。他多次谈到,只有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牢固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才能提高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坚定的清醒的有所为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所以,他要求“党内的老干部、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他除了重视自己的学习,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原著和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特别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外,还积极在中央组织部进行试验,探索在职干部学理论的路子,组织了机关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小组,采用启发的方式来引导大家,解决学习与工作、劳动的矛盾,保证学习时间,做到了几不误。这一成功的经验,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中央为此制定了《关于干部教育的决定》,要求全党高级干部都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学习。在学习中,陈云特别注重读原著。他说:“要将现有的主要教科书一本一本地读,既不懈怠,也不用着急,一步一步来。”还说:“要读就读懂,不要一知半解。这是达到融会贯通的必经步骤。”他特别强调说:“这件事比什么都重要。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减的决定》。决定规定:在两次中央全会之间,中央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的工作的责任,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政治局推定毛泽东为主席,凡重大的思想、政治、军事、政策和组织问题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通过。书记处是根据政治局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关,它在组织上服从政治局,但在政治局方针下有权处理和决定一切日常性质的问题。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毛泽东为主席。
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设立了毛泽东为书记的宣传委员会和刘少奇为书记的组织委员会,陈云任组织委员会委员。为统一中共中央对各地区的领导工作,在延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进行了分工,陈云负责大后方工作。这是一次重要的人事调整,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经过将近20年革命实践的磨练,年仅38岁的陈云已经成为一名成熟的革命家。
陈云身体比较弱。1943年春,他因疲劳过度,经诊断患了心脏病。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他休养一段时间。陈云后来回忆说:“我约在1943年上半年因患心脏病,由中央派刘少奇来接替我中央组织部工作,我也就离开了中央组织部工作。”
在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陈云以他出色的工作成绩和优良的作风,赢得广大干部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大家学习的表率。大家深深感到中央组织部真正是干部之家,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凝聚和团结了党内外广大干部。毛泽东在一次讲演中谈到高级干部要善于团结大多数时曾经指出:“这一点,陈云值得我们学习的。”
陈云坚持用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思想统领组织工作的全局,使我们党的力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至党的七大召开时,我们党的党员人数已由1937年的4万余人发展到120万左右,干部人数也由3万余人发展到了40万左右。陈云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系电视片《陈云的故事》执行总撰稿)
![]() |
相关专题 |
· 陈云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