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东
南征北战
1944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发展,派遣驻扎延安的一二O师三五九旅分批南下,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1945年6月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队在延安成立,刘子云调任三五九旅参谋长。6月10日,刘子云等率领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队4000余人告别延安,开赴抗日前线。南下支队东渡黄河后,在山西省文水县敖坡与日军遭遇,接着在通过同蒲铁路时又遭到日军装甲车堵截,经过激烈战斗,打开了南下通路。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已经进入中原腹地的南下第二支队接到中共中央命令:停止南进,准备北上。9月下旬,南下第二支队由豫北孟县出发北上,以日行百里的速度穿过河北大平原,挺进东北,于10月下旬抵达辽宁省辽阳地区。支队使用三五九旅番号,经过休整扩编,达到1万余人,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序列。
1946年1月中旬,部队按照中央指示进至北满地区,与松江第四分区合编为吉黑军区独立第一旅,对北满地区的土匪武装展开全面清剿,刘子云任旅参谋长。经过数月清剿,土匪大部被歼灭,少数残兵败将窜入深山密林。11月下旬的一天,独立第一旅七一八团二营在依兰县山里将匪首谢文东抓获,12月13日,押至其作恶多端的勃利县公审。公审匪首谢文东的大会轰动了整个勃利县城。
1946年4月上旬,北满军区指示:苏联红军将于4月28日撤离哈尔滨,命吉黑军区独立第一旅担任夺占该市的主力。
4月8日,独立第一旅进至哈尔滨以东10公里的黄山嘴子地域集结;13日逼近三棵树,占领太平桥、道洛屯,控制了飞机场。当晚,刘子云化装成皮货商人,悄悄潜入哈尔滨城区侦察情况,根据侦察到的情况制定了进占哈尔滨的部署,就在苏军最后一列火车驶出市区之际,独立第一旅立即从四面冲入城内,占领预定目标,将哈尔滨迅速解放。独立第一旅在哈尔滨驻扎了一个星期,于5月7日奉命恢复三五九旅番号,南下抗击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
誓与黑山共存亡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与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展开战略决战。
锦州解放后,廖耀湘兵团继续攻击前进,妄图重占锦州。10月21日,第十纵队奉命在黑山、大虎山一线25公里的防线上陈兵布防,阻击廖耀湘兵团。这里是沈阳通往锦州的一个战略要地。上午9时左右,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向我军尖山子前哨警戒阵地发起进攻,黑山阻击战打响了。东北野战军下达“前堵、后扯、拦腰截断”全歼廖耀湘兵团的作战命令:第十纵队务使敌军在阵地前尸横遍野而不得前进,只要你们坚守3天,敌军必遭全歼。
第二十八师立即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刘子云时任二十八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他和师长贺庆积、政委晏福生、副师长颜德明、政治部主任李大同,一起制定作战方案,发布“誓与黑山共存亡”的口号,然后分别下到各个阵地,组织构筑工事,检查阻击准备,要求克服一切困难,流血牺牲在所不辞,坚决完成任务,绝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24日清晨6时,国民党军在5个炮兵团火力和1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掩护下,以5个师的兵力向第十纵队全线阵地发起猛攻,其主要方向是第二十八师八十四团二营防守的101高地。经过一天激战,国民党军多次突击都被打退。刘子云和师长、政委判断敌军25日必会全力猛攻101高地,于是对防御部署作了调整,要求各坚守分队连夜修复工事、准备再战,并设立师前方指挥所,加强对101高地的作战指挥。与此同时,国民党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给号称“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李涛下了死命令:务必在25日突破防线,占领黑山。
25日,战斗异常激烈。敌我反复争夺101高地30余次。我方阵地终因弹尽人亡而失守。
刘子云在交通壕中冒着猛烈的炮火,找到贺庆积师长,交换了战况:101高地失守将会使黑山城东的整个防线出现危机,必须积极组织反击。刘子云亲自担任指挥,从各团抽调部分营连加上纵队增援的2个连,向101高地进行反击。
刘子云正在组织部队时,发现敌为巩固101高地从韩家窝棚派出援军,立即指令师山炮营进行拦阻射击,将敌援军炸得四下逃命,随后又用炮火组成一道封锁线,拦阻了敌军的增援道路。
18时许,反击开始。刘子云集中5个连的兵力向101高地发起猛攻。敌军在我炮火袭击和反击部队猛烈冲击下,伤亡严重,抵挡不住,弃甲后撤。我军指战员用血的代价换回了101高地,仅八十二团伤亡即达500人以上。至23时,黑山城东的高地全部收复。
黑山阻击战,作为我军防御作战的典型战例载入了史册。这场残酷、激烈、壮阔的战斗,给身经百战的刘子云和每一个参战者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湘西剿匪
1948年11月,根据全军统一编制及部队番号的通令,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12月20日,刘子云调任四十七军副参谋长。刘子云率部从辽沈南下入关,抵达北平、天津之间集结,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向江南和西北地区进军。此时,刘子云调任四十七军一四O师师长,奉命率部南下进行渡江作战。在历时10天的宜沙战役中,刘子云率部在24小时里突破敌纵深40公里防线,在运动中打垮敌第二军1个师,缴获大量军需给养,毙伤俘敌上千人,受到军团首长的通令嘉奖。
1950年1月,配合第二野战军入川作战的第四十七军主力奉命返回湘西,执行剿匪建政任务。刘子云调任军参谋长兼湘西军区参谋长。经过一年多连续作战,在湘西共剿灭土匪12万人,收缴枪支9余件,解放了22个县,打破了蒋介石在湘西建立“反共游击基地”的计划,肃清了湘西百年匪患。1951年1月,为了纪念湘西剿匪的胜利,湘西行政公署和湘西人民在沅陵修建了“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2月,第四十七军告别湘西,奉命开赴抗美援朝战场。中共湘西区委、湘西行政公署、湘西军区司令部等联名向四十七军赠送了“消灭百年匪患,功在湘西人民”的锦旗,并致信全体指战员:亲爱的解放军同志,……你们的恩情比雪峰还高,比沅江的水还长……
走在阅兵方阵前的领队
1951年1月15日,为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指挥人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毛泽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军事学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建军史上伟大转变之一”。与此同时,中央军委提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的口号。
从1951年到1956年的5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先后成立了12个系,教学内容不仅涵盖陆海空三军,还包括军事、战史和政治,成为一所综合性的最高军事学府。
那时军事学院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军队的各级干部,其中很多人已经是战功赫赫。当身经百战、骁勇善战的刘子云奉命从湘西剿匪清霸斗争前线来到南京,向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报到后,刘子云被编入高级速成系一班学习,同时给他压上一副担子———高级系训练处处长。刘子云既是学员又是工作人员,既是受训者又是训练计划的制定者和组织者,除了完成学院规定的学习任务,还要主持制定高级系训练计划和实施方案。由于身兼二职,他比其他学员更加辛苦,每天从早上5点一直学习、工作到深夜12点。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都要举行隆重的阅兵式。从1950年到1959年10年间,从来没有间断过。
1951年军事学院成立后,国庆阅兵走在最前列的方队就由军事学院担任。自1951年高级系一期学员(军、师级)参加阅兵后,继之基本系二期学员(多为师团干部)“三过天安门”,尔后基本系、情报系各期学员先后分批次赴京,直到1959年的国庆10周年大典,军事学院先后9次参加了国庆阅兵,受到军内外首长和广大群众的称赞好评。
由于军事学院是国庆阅兵的第一个方队,基本系又是方队的主要成分,因此刘伯承院长把带队阅兵的任务交给了刘子云。
应该说,刘子云最早一次参加阅兵,还是在1931年11月7日。当时,为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在江西瑞金城外6公里的叶坪村,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国大典”程序,首先举行了阅兵式。刘子云在回忆文稿《刘帅办学校》中写道:“早晨有霜冻,参加典礼的红军学校的学生身穿灰色军服,扎腰带打绑腿脚穿草鞋,鞋托一朵红缨,列队在主席台左侧整齐地站立着,鞭炮声锣鼓声口号声响彻云霄,这时,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人检阅了红军代表部队。”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阅兵,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在历史舞台上的首次亮相。刘子云当时“是红军学校三大队四班班长,能参加这一次阅兵,感到无尚光荣”。
新中国成立后的阅兵要求和训练更加严格。为了切实达到要求,阅兵指挥部和教学组十分重视各阶段的分练和最后的方队合练,特别是对旗手和各排头兵要求更严。每年4月到8月,刘子云都带领受阅学员在军事学院的操场拔正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一丝不苟地训练。暑假期间,他又带领学员来到北京,在天坛公园的松树林里搭起帐篷,吃住在那里,天蒙蒙亮就起来练正步,按照每分钟116步的行进速度练到一分不差、一步不差,每个人的腿都练肿了,脚也磨破了。受阅官兵训练热情十分高涨,炎夏酷暑,风霜雪雨,披星戴月练;苦练不叫苦,巧练不取巧,精益求精,锲而不舍。伤病疲劳,毫无怨言,表现出了顽强意志和顾全整体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良作风。
1951年国庆阅兵走在最前列的方队由军事学院担任,刘子云和高级速成系的身经百战的战将们列队走过天安门。1952年至1954年,军事学院阅兵方队由刘子云率领。他成为阅兵式上最先走过天安门广场的排头兵。在他的身后是八一军旗,然后依次是军事学院和各军兵种方队。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先后在北京和各大军区所在地分别举行了授衔授勋典礼。刘子云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他的一级解放勋章在南海怀仁堂颁发,其他两枚二级勋章则在10月回到南京后由陈毅元帅颁发。中南海授衔授勋3天后就是10月1日国庆节,刘子云穿着新式军礼服,佩戴金灿灿的少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引领着八一军旗和军事学院方队,以崭新的军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由于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后的首次亮相,作为受阅排头兵,刘子云少将受到中外新闻记者的聚焦。
一代名将刘子云将军戎马一生,叱咤风云,他为民族解放事业和共和国的建立倾注了全部心血,他为人民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永远载入共和国的史册。1992年4月9日,刘子云将军在广州逝世。按照他生前遗愿,刘子云的骨灰回到了他出生的故乡,回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红色土地。少年从戎到魂归井冈,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位共和国的将军。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