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朱德的官德解读

余玮

2015年07月06日07:4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朱德的官德解读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在朱德故里四川仪陇,我到过“德”园。高、宽各22.6米的巨型颜体“德”字,被凹刻于一块平整笔立的绝壁之上,赫然入目,蔚为壮观。据同行的当地研究专家介绍,这个特大“德”字取于朱德元帅1961年11月所写的《辛亥杂咏》诗末签名手迹,着实让人深切感受到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与豪迈气魄。如果要为仪陇那气势磅礴的巨型“德”字摩岩石刻选一位形象代言人,那我认为品行双馨的朱德是不二人选。在仪陇,我感受到了当地人崇德厚德的浓郁文化,一首首有关“歌功颂德”的诗文推崇着开国元勋朱德的品德与德行。

朱德出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后来考入云南讲武堂,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讲武堂毕业后,朱德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但是他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于是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滇军。不久,朱德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朱德铿锵有力地坦陈:“如果为了个人的享受,我就不会来找共产党了,我可以回到军阀部队中去,可以成就个人的功名利禄,但我正因为要抛弃这些,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所以,我才选择了共产党!”尽管这次朱德被拒加入中共,但是他没有失望,他觉得自己的革命信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了。此时朱德主意已定,他要到欧洲去,去留学,到革命的发源地去接触原汁原味的革命真理,不久经周恩来介绍终于加入了共产党。

信仰是一个思想阵地,也是一种防腐剂。入党誓词的最后一句是“永不叛党”,在今天和平建设年代,腐败就是叛党,因为腐败背离了党的信仰。理想信念对顺利推进我们事业具有强大的激励、导向和推动作用,朱德对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矢志不渝值得党员干部学习。

1928年4月,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农军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井冈山胜利会师,史称“朱毛会师”。时年,朱德42岁,毛泽东35岁。从此,“朱毛”的名字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朱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长达48年的友谊也由此开始。

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朱德旗帜鲜明,慷慨陈词,严肃地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线,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张国焘曾出于对形势的悲观估计和篡党夺权的狂妄野心,擅令部队南下,要求朱德谴责党中央北进战略方针,朱德严词拒绝,明确表示:“我是共产党员,中央北上的决定,我认为是正确的!你不能另起炉灶,你的做法我不赞成,我要接受党中央的领导,不能当你封的那个委员、这个委员什么的。”

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朱德始终从大局出发,坚持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耐心宣传中央的正确主张,深入细致地进行思想工作,耐心说服、教育、团结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克服分裂,最终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的大会师。从朱德身上,我们要学习他担当的精神、勇气与能力。

朱德胸怀宽广,勇于做自我批评,极力维护革命队伍的团结。在延安的“抢救运动”中,在庐山会议上,他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去整人。在党内政治运动中,朱德特别注重团结,严格掌握党的政策。他不搞宗派,处处以革命大局为重。他说:“我们共产党人胸襟要广阔,气量要宏大,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要严格一些,有功先归群众,有过勇于担当。”

敢讲真话是朱德很鲜明的品格。有的时候,讲真话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甚至可能会因此遭遇风险,但朱德在官场上是一个爱讲真话的“另类”,在他眼里,不讲真话就是对强权的妥协和纵容。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应当像朱老总那样,以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真理,敢讲真话,喜听真话,有效压缩假话生存空间,逐步铲除假话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从佃农之子到共和国元帅,朱德一向以身作则,坚持做人民公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模范。他曾经常深入工厂、农村、城镇、学校、车间、田间地头甚至到老百姓家中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回去后写出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并提出具体办法、意见或对策建议。据统计,从1956年到1966年,朱德在外视察调研就达27次,平均每年外出视察近90天,这11年间他向中央致函致电24封,写出调查报告13个,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党员干部只有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让政策与民情无缝对接。朱德一辈子把群众当朋友,拜人民为师,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困、惠民生,着实为“人民的光荣”。

1937年11月,朱德的一个外甥从四川老家随抗日部队来到山西省的八路军总部,告诉他家里人因他参加革命而遭受株连和迫害,家境非常困难。朱德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但身无分文,便在山西省洪洞县给他四川的好友戴与龄写了一封信:“……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数十年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二百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做捐助吧!”

堂堂八路军总司令,却连寄钱尽孝的能力都没有。区区200元难倒了总司令,于是只得求助川中好友了,信中充满了信赖。朱德一生始终以普通一兵和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姿态出现,始终如一地以劳动人民的儿子为荣,克勤克俭,清正廉洁。对于金钱物质享受,朱德看得很淡,他反复强调:“粗茶淡饭,吃饱就行了,衣服干干净净,穿暖就行了,不然就不好到工农中去了。”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始终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朱德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执政党的廉政建设和纪律检查工作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要求党的各级纪律检查部门,要随时了解、检查和纠正党员干部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使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密切联系群众。

学朱德,学什么?首先要学他的好作风,不为名利所扰,善于克服各种诱惑,习惯在常规约束和监督下工作与生活,把一切奉献给人民与党。他从没拿过元帅军衔的较高工资,只拿行政级别工资。他平时节衣缩食,从工资中积攒了2万多元存款,去世前嘱咐亲属:作为党费交给组织。中共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收到了以“朱德同志”名义交来的20306.16元,成为朱德的最后一次党费。

少有人知,朱德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张在经济建设中全党都要学会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行各业都要尊重客观规律。早在1963年3月,朱德在听取中共陕西省委负责人汇报时就说过:我们要找一条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65年12月,他主持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扩大的第24次会议时讲:“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过去我们是学苏联的经验,现在我们要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首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是朱德实事求是精神的彰显,体现了开国元勋深邃的战略视野。朱德不尚空谈、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的品质为人所称道,如今的领导干部需要的就是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世界眼光。

因世代贫困,朱德的祖辈没有一个识字的人,饱受没有文化的痛苦。朱德说:“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蛮横,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由此,朱德一生都不虚度光阴,对读书学习机会十分珍惜。他从小就品学兼优,在讲武堂是有名的高材生,又有留洋经历,是我党我军少有的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革命家。但他从不满足,为了探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刻苦学习,去世前一个月还在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朱德去世前5天,精神稍好一点,还对身边的人说:“今天是‘七一’,报纸发表社论了吧,拿来读读吧!”这就是朱德,活到老,学到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全面深化改革是场攻坚战,新时期,同样可以从朱老总那里取经,学习他的坚定理想信念、崇高思想品格和高超政治智慧,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迈进。

推荐阅读:

毛泽东晚年见朱德感慨:“没有朱,哪有毛”

盘点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子女鲜为人知的苏联岁月(组图)

揭秘:毛泽东如何评价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7位老一辈革命家(组图)

朱德是如何成为“红军之父”的?

以身作则的朱德:21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

揭秘:朱德最后一个军礼敬给谁(图)?


>>进入朱德纪念馆

>>点击图片进入有奖竞答活动页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朱德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