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朱德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2】

张东明

2015年10月20日08: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坚持持久战战略和游击战战术,为抗战胜利提供正确军事指导

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朱德就对战争形势作了分析:抗日战争不是一年半载与一两次战争就能解决的。战争的时间必会长久,战线必定很宽。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 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 1939年1月,晋东南地区各界代表四万余人在山西省沁县召开拥护抗战、反对投降大会。朱德在大会上讲话。

1939年4月14日 重庆《新华日报》刊载的朱德题词。

在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朱德阐述了八路军应尽早开赴华北并在华北坚持持久抗战的思想。朱德指出:我们不能速决,希望持久战。如何进行持久战呢?主要是解决我们的中心与主导应该放在何处的问题。他认为,在用兵上,不能平均去部署,要把八路军作战的“中心摆在支持华北”,“重心争取在太行山及其以东”。朱德强调,八路军出动以后,应注意保存兵力,但保存的方法应是积极的,向前的,发展的。只有积极活动,才能发展抗战。持久战不能单拼消耗,主要是发动群众,军事上是发动广大游击战争。为了争取国民党军队能在前线阻止敌人一个时期,要在国民党军队还能抵抗时,及早布置工作,争取在华北的持久战;即使友军都退下来,我们也能在华北支持。朱德还在具体分析日军和八路军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得出八路军一定能够在华北坚持抗战的结论。他的论述和主张,既有党内共识,也有独立见解,这些有益的探讨,对洛川会议确定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持久战战略方针和作出相应的战略部署,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战术上,随着抗战实践的发展,朱德不断强调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性。1937年8月,朱德在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会议上指出:游击战是抗战中的重要因素,游击队在敌后积极活动,敌人就不得不派兵守卫其后方,这就钳制了它的大量兵力。1937年10月,朱德在山西接受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采访时指出:抗日战争,在战略上,我们打的是持久战,战术上打的是速决战,而避免阵地战,混合使用运动战和游击战。之后,随着党的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党中央、毛泽东对这一方针反复论证和大力强调,朱德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而且深感统一全党全军的思想是实行党的军事战略转变的基础和前提。在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之后,他发表文章、谈话和发布指示、训令等,努力促进全军干部战士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指挥各部队坚决贯彻党的军事战略方针,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2月,朱德、彭德怀在总结八路军入晋作战的基础上提出:“(一)自主的有计划的去进攻和进扰敌人,切忌被动的应战。(二)集中优势兵力,突然包围袭击薄弱之敌而消灭之。(三)避免无把握的战斗。万一被迫而应战,见无胜利把握时,应毫不留恋的向安全及便利于进行作战地带撤退。(四)如遇敌人进攻,只以极小部与敌作有弹性的周旋,主力应隐蔽的迅速的转向敌侧后突然袭击。(五)战斗胜利,应估计敌之援兵可能与否,自己部队应作战斗准备或转移适当地带,不要久住一地。”这5条基本原则,为八路军在山西乃至华北敌后坚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1938年2月到5月,《前线》和《群众》周刊先后连载朱德的军事名著《论抗日游击战争》。这部著作集朱德游击战思想之大成,对于指导游击战争的顺利发展,充分发挥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部著作和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一起,成为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抗日军民坚持抗战、战胜日军的重要思想武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翼、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