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在太行山上》:战歌传唱中华魂

余玮

2016年01月28日13: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太行山,地势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共产党八路军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是华北抗战的主战场,对赢得山西抗战、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战红歌《在太行山上》,就是一把以战斗的姿态插入侵略者心脏的钢刀。歌曲中的“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再现了让人心潮澎湃的抗日根据地军民一致抗战的热烈场面,“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这发自内心深处的吼声又怎不振聋发聩?怎不叫侵略者心惊胆寒? 

每当这首雄壮的抗战歌曲响起,都会把我们带回到那血与火的难忘岁月,让我们仿佛看到无数太行儿女武装起来,走向抗日战场,直至流完最后一滴血……

写在香烟包装纸上的抗战红歌

《在太行山上》唱遍了祖国大地,其曲作者冼星海众所周知,而词作者桂涛声却鲜为人知。

桂涛声,原名桂独生,1906年出生在云南沾益县卡郎村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桂涛声两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在本村读完私塾后,伯父桂培根将他带到县城读高小。15岁时,桂涛声以优异成绩考入学制5年的云南省立曲靖师范公费学校读书,后破格考入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在读书期间,桂涛声深受反帝爱国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目睹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为反抗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他积极投身学潮,因而被校方视为“赤化分子”,于1926年被开除学籍。1927年8月,他回到曲靖母校担任美术教员。桂涛声结合教学活动,不失时机地在学生中传播马列主义。他还借庆祝元旦之机,亲自编写和主演富有反封建思想的剧目,深得学生们的拥护与好评。可是,他却因此遭到当局的无端指责,说他搞“异端邪说”,1928年2月被解聘。

1928年4月,桂涛声来到广东韶关,在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参谋处担任上尉书记。当部队转驻郴州时,他亲眼看到反动军队肆意杀害无辜老百姓,以致尸横遍野、鸦啄狗拖的凄惨景象。革命理论的启示和目不忍睹的残酷现实,使他坚定了马列主义的革命人生观。根据他的要求,经中共秘密组织考察后,1928年5月,桂涛声在郴州城的一个馆子里秘密参加了入党宣誓。

桂涛声入党后,肩负党的使命,在国民党军营中进行秘密策反活动。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爱国知识分子纷纷投入抗日救亡宣传运动。桂涛声与柳堤、周巍峙在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的带领下,于8月21日奔走山西,进行抗日宣传。

9月3日,李公朴带着桂涛声去太原见周恩来和彭雪枫。周恩来向桂涛声谈到了正在组建“国民革命军战争总动员委员会”的事,桂涛声便以“战总会”宣传部工作人员的名义,参加了陵川县牺盟会的民众干部训练班。按照党的指示,桂涛声任“第二战区行营游击队第一支队”政治代表。

太行山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至关重要。陵川县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

桂涛声来到陵川,为太行山的壮观景色所惊叹,更为抗日军民的救亡热情而感动。当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刚刚开始,八路军整编后出征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抵御侵略的勇气和信心,迎来了联合抗战的高潮。尤其在山西一带,国共两党部队共同抗日,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桂涛声到达陵川时,八路军的3个师(一一五、一二○、一二九师)正深入太行、吕梁、五台诸山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到陵川后,桂涛声忙着参加各种活动,到街头演说,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宣传“游击战争”“统一战线”。一时间,陵川到处是义愤填膺控诉日本侵略者的人群,热血青年争相参加八路军,出现了不少“母送儿,妻送郎”参军的感人场面。陵川自卫队由300多人迅速扩编为1000多人。

为增强宣传鼓动效应,桂涛声根据抗日先进事迹,与冼星海等相配合,创作了许多富有鼓动性、战斗性的抗日战歌,如《送棉衣》《歌八百壮士》《点后曲》等歌词就是在这段时期创作的。

1938年4月初,日军3万余人分9路进攻八路军总部,企图摧毁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贯彻毛泽东的游击战争思想,粉碎了敌人9路围攻,歼敌4000余人,收复县城18座,进一步奠定了以太行山为中心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在随游击队转战陵川的过程中,桂涛声目睹了太行王莽岭的“千山万壑”后,又亲身感受到了抗日军民才是真正的“铁壁铜墙”,触景生情,酝酿半年多的诗篇《在太行山上》从心底迸发了出来,他随手写在香烟包装纸上。

桂涛声在《在太行山上》歌词中写道: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家住陵川的老人赵志存和武文德,成为那段历史有力的见证人。赵志存曾回忆道:“我是18岁那年,也就是1938年间给桂涛声做通讯员的。当时他是八路军第二战区行营游击司令部的党代表,大家都称呼他‘桂代表’。我经常看到他拿着钢笔不停地在纸上写着,却不知道他是在搞歌词创作。”赵志存记得,桂涛声爱讲话,经常带领他们年轻人喊“中华民族万岁”。

据武文德回忆,1938年春天,一些抗日武装来到了陵川,他们住在八蜡庙,贴出了招收文艺儿童团的广告,一共有17名儿童参加了陵川抗日儿童文工团。当年14岁的武文德是其中之一。武文德记得里面有一个“桂代表”,“桂代表”带领儿童团下乡,老百姓给他做鸡蛋拌汤,他却坚持吃糊饭(当地用小米和玉米面做的糊状早餐),非常朴素。

武文德在回忆中提到一个重要细节:一天晚上,在太行山脉佛山脚下的六泉,他所在的儿童宣传队演出抗日剧目,次日凌晨3时便由六泉村一位叫做牛双泉的农民带路,走了4个钟头登上了佛山山顶。当师生们登上佛山顶时,一轮红日蓬勃而出,大家不禁欢呼起来。同行的陵川民众小学女教师李曼激动地指挥队员们唱起革命歌曲。“当时桂涛声、冼星海也和我们一同登上佛山,二人即兴创作了一首歌曲,并教给大家一起唱了起来。”武文德说,教唱的歌曲就是后来的《在太行山上》。

武文德的这一说法有线索印证。2010年7月,《山西晚报》在一篇报道中也提到此事:“秦红宇是以拍摄太行山王莽岭风光照片而闻名国内外的摄影家。2003年,他为筹备王莽岭摄影作品展前往北京制作展板。数十幅照片制作完成准备运抵太原前,他邀请曾在家乡陵川参加抗战的姑姑秦玉清观赏。当看到大气磅礴的王莽岭时,老人心情非常激动,轻轻哼唱起《在太行山上》。1935年,年仅14岁的秦玉清不想当童养媳而离家出走,参加了陵川儿童抗日宣传队。‘那时,桂涛声、冼星海经常带我们到佛山上教唱歌曲,其中就有《在太行山上》。’秦玉清告诉秦红宇。”

《陵川县革命遗址概览(1919—1949)》(中共陵川县委党史研究室编)也曾记载,是历史的机遇和艺术的规律,使陵川成为抗战名曲《在太行山上》的首创地和首唱地。

《解放军报》社军事研究院王志刚经调查则认为:1938年5月,桂涛声离开太行山,6月返回武汉,即带着歌词去见冼星海。冼星海曾回忆说:“我的一个诗人朋友,冒险去了一趟太行山,看见了朱总司令领导的八路军,也看到了太行山上的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当兵的感人场面,写了一首《在太行山上》的歌词,请我给他谱成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