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日军对泉州的侵略罪行及泉州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2】

叶芬蓉

2016年02月01日13: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二、泉州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

泉州人民有着反侵略的光荣传统。九一八事变后,泉州各校学生纷纷走出校门,举行集合游行,成立学生反日救国会。而后,为更广泛地开展反日斗争,1931年9月30日,成立晋江各县反日救国会,组织召开救国大会并举行示威游行。同时,各校组织宣传队、纠察队和义勇队,开展抗日宣传和抵制日货运动,掀起抗日救国的热潮。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泉州热血青年再次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号召各校学生团结起来,援助华北学生爱国运动,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在这危急时刻,中共中央发出“共产党员应实际上成为各地救亡运动与救亡组织之发起人、宣传者、组织者”的号召,中共泉州地方组织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广泛发动各阶层人士和广大民众加入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成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九一八事变后,泉州社会各界满怀爱国之情,迅速行动起来,成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开展救亡活动。1931年9月,泉州学联和各校师生就联合工人、店员组织泉州反日救国会,开展宣传反日救国和抵制日货的活动。1933年4月,中共惠安特支组织东北义勇军抗日后援会,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募捐慰问品,发动学生写慰问信,以实际行动支援东北人民抗日斗争。1935年12月下旬,泉州各中学师生响应北平学生一二·九爱国运动,成立晋江学生援助华北学生救国运动联合会,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7年8月初,泉州国民党当局成立了各党派联合组织的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晋江县分会(简称晋江县抗敌后援会),中共晋南工委书记李刚指派中共党员辜仲钊组织人员参加晋江县抗敌后援会。与此同时,其他各县也先后成立抗敌后援会和妇女抗敌后援队。紧接着,泉州社会各界也都行动起来,相继成立了泉州文化青年抗敌后援会、泉州民船船员抗敌后援队、泉州文化青年抗敌服务团、晋江妇女抗敌后援队、泉州人力车工人抗敌后援队、工人抗敌后援队等。在泉州的台湾同胞也组织抗日复土同盟会。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福建分会也在泉州成立。这些抗日救亡团体建立后,积极开展慰劳、征募、宣传、罢工罢课、抵制日货等抗日工作,唤起了泉州百姓的爱国救亡热情,成为泉州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活跃组织和坚强后盾。

各种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泉州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建立后,深入开展抗日宣传、慰劳将士、抗敌募捐、救助难民、抵制日货等运动,激起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救国热情,影响很大。1931年10月6日和1933年6月7日,泉州各界两次总罢业,分别有2万余人参加集会游行,形成声势浩大的抗日浪潮。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最活跃的形式是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以共产党员为主要骨干的晋江县抗敌后援会成立了宣传工作团,组成若干宣传队,分赴南安、永春、安溪各县乡村演出、讲演,组织讨论会,举办抗战刊物展览等。每到一地,观众云集,反响很好。泉州音乐界成立晋江抗敌歌咏研究社,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以此为基础组成宣传工作团歌咏教导团。各县的抗敌后援会以共产党员为骨干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抗日宣传活动,有抗战形势讲演会、歌咏大游行、画展、抗日剧演出、抗敌灯谜晚会等。泉州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开展,激起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救国热情。

积极自救,守望相助。抗战全面爆发后,泉州人民很快行动起来,积极开展自救。1937年9月中旬,晋江县总工会成立工人抗战后援队,下设运输、交通、担架3个大队、28个中队和一个独立小队,共有队员1700多人,随时准备投入抗日救援。1938年3月,南安县开始自毁公路以防日军入侵。此后,泉州沿海公路、泉永德公路、福泉公路等陆续自毁,以防日军入侵。同年6月,停泊在石井港的“泉州”、“涵江”、“永乐”、“福泉”等4艘轮船被凿沉,以防日舰驶入安海港。与此同时,泉州成为厦门和金门的迁移后方,接收了大量难民和机构迁移。1937年10月和1938年5月,金门、厦门相继沦陷后,一批批难民逃往泉州,泉州地方当局和抗敌后援会在开元寺、温陵养老院、平民救济院、妇人养老院设难民收容所从事救济,为时3个多月,收容难民近5万人。1939年1月,华侨叶乃矧、商户苏由甲捐资倡办德化凤林慈儿院,收容永春、德化、大田县孤贫儿童及前方阵亡将士遗孤。4月,德化县接收来自厦门、金门、莆田、晋江等地难民684人。1937年10月和12月,厦门集美中学、师范、商业学校、农业职业学校、水产航海学校等相继迁到安溪。为避免日机轰炸,在泉州的省立晋江中学、泉州泉中、培元中学、晦鸣中学、民生农校、养正中学等也相继内迁德化、安溪及南安等。泉州人民的积极自救和守望相救成为闽南人民抗日救亡运动中特别的内容。

武装自卫,保国保乡。厦门、金门相继沦陷后,泉州地区成为前线,日军飞机时常入侵沿海集镇上空搔扰破坏,形势骤然紧张起来。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决定在晋江、南安地区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10月,泉州中心县委邀请晋江、南安24个乡的28个联保主任到南安官桥深坑乡举行联席会议,作出了建立晋南联乡抗日自卫队的决定,提出了保国保乡的口号。泉州各界人士对建立抗日武装都十分支持,许多人争着报名参加抗日队伍,还纷纷捐饷捐粮。通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发动,晋南联乡抗日自卫队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配备了各式各样的武器,对泉州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起了较大的鼓舞作用。在泉州人民反日抗日热潮下,当地的汉奸组织“中日防共恳亲会泉州分会”、“泉厦第十二战区同盟会”和“白衣军党”均被破获,而德化匪首张雄南亦在1939年5月被剿而毙命。1940年4月19日,南安水头、石井、莲河、大嶝及金门等地抗日志士组成的“金门复土救乡团”40余人,配合国民党军夜袭金门之侵犯日军,歼敌50多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10余支。泉州人民的武装自卫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军的进犯。

(本文作者系中共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2016年第2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