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良端
珠河遗书
别子出关的赵一曼,在沈阳、哈尔滨等地从事抗日活动,后在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任政委。1935年11月5日率部队同日伪军作战中为掩护战友转移受伤被俘,在狱中与日伪进行了英勇机智的斗争。1936年8月2日,日寇将赵一曼押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思念儿子宁儿:你在大伯家过得好吗?作为共产党员的妈妈四处奔波,你受了不少苦,你不怨妈妈吧……囚车到了珠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县城,敌人问:“你有何要求?”赵一曼说:“要纸和笔,我要给我的儿子写信。”在囚车中的赵一曼,饱含深情地给儿子写下: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赵一曼将《遗书》紧贴胸前,轻轻地呼唤着:“宁儿,希望你理解你的母亲……”
马车载着哼唱《红旗歌》的赵一曼来到小北门外草坪上,带着手铐脚镣的她甩脱军警的搀扶,昂首挺胸向草坪中央走去,乌黑的枪口瞄向她单薄的身躯。日军官上前问:“还有什么话要说吗?”赵一曼将《遗书》递上,说:“我儿子在关内,把我给他的信转给他。”日军官接过字条,望望赵一曼,向举枪的士兵挥挥手——叭叭,罪恶的子弹洞穿了赵一曼不满31岁的身躯!
孜孜寻母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赵一曼》在全国上映。历经艰苦磨难的民族英雄赵一曼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反响巨大。在川南有位年过半百的妇女看了《赵一曼》,心情格外激动,勾起她对亲人的思念。银幕上的赵一曼坚强、勇敢、机智……多么像离别20多年的胞妹李坤泰啊!这位妇女名叫李坤杰,时在川南行署工作。于是,她向党组织汇报,向进川出川的同志打听……
赵一曼即出生在四川宜宾县的李坤泰这一认证过程持续了6年多,不仅涉及到赵一曼和陈达邦的亲属、同事、朋友,而且惊动了周恩来及相关的国家机关、省、市的许多同志,多家报社的记者。其中,赵一曼的儿子是必不可少的。
宁儿长大后名陈掖贤。当李坤杰查寻胞妹的线索比较清晰但难于证实赵一曼即李坤泰的时候,同样难于确认赵一曼就是自己妈妈的陈掖贤,从北京寄信给李坤杰。信云:
姨妈:
我在十二三岁时就知道妈妈叫李一超(赵一曼在报刊发表文章时的化名——引者注)。当时我还在养父家里,我和家里其他人合不来,曾隐隐约约听人说我是野孩子。后来他们才不得不把真实情况告诉我,说我是八叔(即陈达邦——引者注)的孩子过继给他们(养父母)的,我妈妈早就死了。后来又听说妈妈是共产党员。1947年,四姐陈志贤从北方到南京(我当时在南京)告诉我说,我妈妈叫赵大姐,是做过许多革命工作的(是她在一个地下党员卢大姐处听来的)……八叔和妈妈分手后就到法国去了,慈姑(陈琮英——引者注)后来和妈妈失去了联系(我到养父家还是慈姑跟妈妈一起送去的)。他们也知道李一超同志曾化名姓赵(赵大姐),在东北牺牲。虽然也想到李一超同志可能就是赵一曼同志,但是找不到证据。1951年碰到文士祯同志(和八叔一起在法国工作,回来后又在东北工作过),他说:李一超的事迹与电影上赵一曼的事迹有相似之处,可能《赵一曼》这部电影写的就是赵大姐(李一超)。但文士祯也仅仅是认识我妈妈,并没有和她一块工作。他说李即赵不过是出于揣测……
姨侄 陈掖贤上
陈掖贤的来信为李坤杰寻找胞妹,为赵一曼即李坤泰的认证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人。根据多方面的线索,在中央、东北和西南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和有关人士的配合下,《工人日报》记者深入赵一曼战斗经历的地方调查考证,赵一曼的身世终于得到认证:赵一曼就是出生于川南宜宾县的李坤泰。陈掖贤找到自己的妈妈了!李坤杰找到胞妹了!
妈妈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陈掖贤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对母亲万般思念、无限崇敬的陈掖贤捧起姨妈寄来的照片,自己在端庄秀丽的妈妈怀里多么幸福,多么甜蜜!历史记下的那一刻,使陈掖贤与抗日民族英雄妈妈赵一曼联系上了,陈掖贤由衷地感谢党和人民!
195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陈掖贤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任教。1982年8月15日,赵一曼的儿子、年仅54岁的陈掖贤悄然去世。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