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8日09:40 来源:南方日报
珍贵记忆
广东省委原常委、秘书长方苞:干部来信尖锐批评,他坦然公开
“仲勋同志是广东改革开放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宗旨意识强,心里装着老百姓,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坚持实事求是,敢说、敢干、敢担当。”近日,在深圳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85岁的广东省委原常委、秘书长方苞打开了一本本珍藏的笔记本,细说他与习仲勋交往的故事。
1978年,习仲勋到粤后第一次基层调研,就到宝安,时任宝安县委书记方苞陪他开展了三天的调研。1979年,为解决好偷渡外流风和推进改革开放,他又多次到深圳(宝安)调研指导,检查督促落实。习仲勋晚年在深圳居住,方苞受省委委托,多次上门探望,亲聆习仲勋的教诲。
方苞回忆说,习仲勋首次到宝安调研,耳闻目睹边境“界河”两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差距大。他认为,这是我们政策上出了问题,是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主张放宽政策,下放权力,调动基层积极性和主动性。他当即批准了宝安县委的多项请示:同意恢复边境小额贸易,收入外汇按比例分成,基层应得部分经批准可进口社队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社员生活用品;同意引进外资发展“三来一补”工业、加工贸易审批权下放到县;同意宝安县调减五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及相关粮食征购任务,改为种果菜、养鱼、养鸡、养猪出口。
两三年后,深圳蔬菜、活鸡、猪、鱼、牛奶等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的数量几倍、十几倍、几十倍增长,同时大力“外引内联”发展工业和开展多种经营。1980年,深圳农村已出现大批万元户、十万元户,这批靠劳动和政策致富的典型,给境内农民带来了希望。偷渡外流这个困扰广东近30年的“老大难”问题,到1980年尾就解决了。
“经过‘文革’十年思想禁锢,在粉碎‘四人帮’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仲勋同志敢于作出这些开放改革的决策,敢于指示我们运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指导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反映出他的革命胆识、无私无畏和真知灼见,赢得了广东人民的敬重。”方苞由衷赞叹说。
令方苞印象深刻的,还有习仲勋勇于自我批评和善于接受批评的宽广胸怀。有一个当时传颂全省、影响全国的佳话:惠阳地区检察分院干部麦子灿1978年9月给习仲勋写信,批评他是“爱听漂亮话,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因为习仲勋肯定惠阳挖淡澳河和整治潼湖两大工程,但其实淡澳河工程开工四年、尚未通水。麦子灿信中批评他只听地委负责人汇报、没有深入群众调研就表扬。信中还说:“你不是常说爱听刺耳话吗?现在给你提两个刺耳的意见,看你是否‘叶公好龙’?”
习仲勋坦然接受,很快给麦子灿回信,在省革委会议上宣读来信,并给省直厅局和地县委写了一封公开信,附上麦的来信和他的复信。信中说:“下面干部敢讲话,这是一种好风气,应当受到支持和鼓励,不要怕听刺耳的话。”
《南方日报》刊登了《麦子灿同志给习仲勋同志的信》,《人民日报》也报道了,叶剑英还在中央大会上点名表扬习仲勋发扬民主、勇于接受批评的精神。
方苞说,他和麦子灿在惠阳地区一起工作过,听到传达,深受震撼。今天重温这个故事,仍有很强的针对性。他说:“我们要弘扬我党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作风,要学习习仲勋同志,敢讲真话、爱听真话、愿听刺耳的批评话,为民干实事,敢担当。”
专家视角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巡视员、广东叶剑英研究会会长陈弘君:习仲勋是广东改革开放主要开创者
南方日报:为什么说习仲勋同志是广东改革开放事业的主要开创者和重要奠基人?
陈弘君:习仲勋同志一生有两大闪光点:一是在20世纪30年代,跟随刘志丹创建了陕甘边根据地,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二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政广东“先行一步”,为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广东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他在广东工作仅两年多时间,但他拨乱反正,推动思想解放,充分发挥人文地缘优势,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试办经济特区,促进农业生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推动价格和商品流通管理体制率先改革,开启广东对外开放的大门,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思想解放,敢为人先,实事求是,开拓进取,为广东开创了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崭新局面,在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南方日报:除了大家熟知的创办经济特区,习仲勋同志在启动广东对外开放方面还有哪些重要贡献?
陈弘君:习仲勋和广东省委一方面通过办特区,实行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冲破各种阻力,进行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在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和合资经营等方面大胆放权。
习仲勋和省委、省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兴建宾馆,以促进旅游业和对外开放。霍英东先生起初拟无偿捐资兴建宾馆。习仲勋等人考虑为了鼓励外商到广东投资,认为采取合资兴建的形式,将会更好地鼓励港澳同胞、华侨和海外华人来国内投资。霍先生也赞成这一意见。继中国首家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兴建之后,广东又洽谈成功并兴建了中国大酒店、花园酒店,习仲勋为此倾注了许多心血。
习仲勋还亲自率领广东代表团走出国门,1979年访问澳大利亚,1980年访问美国。他率领中国省长代表团美国访问18天,在美国人民尤其是华裔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推动广东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缔结友好省州。这些活动和举措,对广东开启对外开放的大门起到重要的作用。
南方日报:习仲勋同志的公仆意识也广为称颂,对当下有什么重大意义?
陈弘君:习仲勋同志秉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严于律己,为政清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解决实际困难。他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决不允许搞特殊化。他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当官做老爷。如果把自己置于高人一等的地位,那就会脱离群众。”有一个小故事,当时省委机关办公条件比较差,他的办公室只有一台风扇,盛夏时节,酷暑难熬。澳门著名爱国人士马万祺先生得知,给省委机关送来3台空调,指明其中一台送给习仲勋同志使用。他坚决不接受,最后把空调装在了会议室,供大家享用。我们要向习仲勋同志学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习仲勋传》(上、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习仲勋主政广东》,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
3.《习仲勋主政广东忆述录》,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
4.《习仲勋主政广东风采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上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