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长征沿线脱贫攻坚战【3】

2016年10月12日13:52    来源:半月谈

原标题:专题报道:长征沿线脱贫攻坚战

长征精神激励新时期扶贫干部

当年,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长征精神,让红军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今天,脱贫攻坚正处于关键时期,长征沿线基层干部不畏艰辛、无私奉献,带领沿线群众踏上脱贫攻坚的新征程,奏响了长征精神的时代强音。

一种信念:只要肯想肯干一定会摆脱贫困

广东省乐昌市五山镇是有名的毛竹之乡,有毛竹12万亩,年产毛竹180万条。长期以来,村民仅把竹子当竹材卖。“几年前听老人说,当年红军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竹子装水喝。”五山镇麻坑村党支部书记张求华说,这给他带来启发,寻思能否把酒盛在竹子里卖。

整整3年时间,张求华才摸索出竹筒酒的制作方法:首先用当地传统酿酒工艺制作出米酒,在地窖里储存一年之后,再注入在高山上正常生长的竹子内,半年后砍下竹子,取出含酒的部分包装出售。

2015年正式投产后,竹筒酒广受市场欢迎。“对农户而言,原本卖竹材单价是8~9元,现在租给毛竹专业合作社‘种酒’,每根竹子的收入多了10元,收入翻倍了。”张求华说,当年那么多革命将士不畏艰险、前赴后继,现在条件这么好,总有办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在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上,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长征沿线贫困地区涌现出不少像张求华这样的干部,他们苦干巧干,千方百计带领农民奔小康。

甘肃省靖远县北湾镇中堡村村支书欧阳琪原来在外从事房地产生意,在村民们的请求下,他决定回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从此,这个7000多人的大村有了主心骨,温室大棚、规模化养殖场在村里遍地开花。

近年来,欧阳琪又琢磨起了红色旅游。中堡村紧挨着的鱼龙山山脚下有几眼窑洞,当年红四方面军在中堡村休整,村民们让出来做了徐向前、李先念的办公室兼卧室,被村民保护至今。村民们经常讲起当年的故事,有的说我爷爷悄悄帮红军造船;有的说我二太爷一开始捐出了门板,最后连寿木都捐了……

这些都是很好的红色旅游题材。于是欧阳琪请设计院搞规划,将红色旅游与乡村休闲、观光农业、黄河风情相结合,配套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没钱,欧阳琪自掏腰包1000多万元,还不够,他到处“化缘”……

“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自己日子过好了,不能忘了邻里乡亲。”欧阳琪说,他坚信,只要肯想肯干,一定会带领大家摆脱贫困。

一种责任:让脱贫致富快点,再快点

今年56岁的宁夏同心县扶贫办主任马希丰,大多数时间穿梭于田间地头:扶贫搬迁有人舍不得离开故土,老马挨家挨户上门劝说;村民对分房抓阄有意见,老马扯着嗓子解释政策;移民迁到新家缺少生计,老马到处跑项目找资金……

马希丰不仅实干,还勤于思考,他每天在博客、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记录干部扶贫、群众脱贫的喜与忧,总结反思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累计数百万字的扶贫随笔和近万张图片,展示了有温度、接地气的基层“扶贫观”。

他的观点在微信朋友圈展示后,常得到驻村干部、村支书的点赞。比如,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实干,靠谁实干?靠干部。但干部实干不是去给贫困户养牛养羊,而是要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引导贫困户有想法、选产业、学本领。

在长征沿线贫困地区,不少基层干部正是这样做的。湖南桂东县寨前镇80岁的黄义招老人说,现在村里除了扶贫工作队,还经常有上面的干部来,他们到各家各户串门,既宣讲扶贫政策,也为村民脱贫出谋划策,“还真有当年红六军团的样子,我们老百姓蛮喜欢。”

记者了解到,桂东县对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实行两个“全覆盖”结对帮扶;实行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责任包干,贫困村、贫困户不脱贫,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不撤队、结对帮扶人员不脱钩。

同样,在基础差、底子薄、脱贫攻坚难度大的江西赣南老区,众多从市里、县里来的“第一书记”不畏困难,辛勤耕耘。

江西省兴国县医保局副局长、驻社富乡双龙村“第一书记”朱长华驻村1年多来,起早贪黑,走村入户,为百姓排忧解难。尚有10个村小组手机网络信号不好,路桥老旧影响村里发展产业,仍有残疾人没有办理残疾证……在他随身携带的小本上,写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其一一“勾销”,是朱长华感觉最欣慰的事。“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时间紧张,要快点,再快点。”朱长华说。

一种担当:同心接力 奋勇攻坚

2013年,国务院明确上海市对口帮扶贵州遵义,具体帮扶务川县的是上海市奉贤区。3年来,奉贤区派出的援黔干部给这个县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今年7月,来自上海的首批援黔干部3年期满,“80后”奉贤区机关干部张匀主动请缨接棒,现担任务川县扶贫办副主任。

“我的父母都是知青,我在上海也曾做过一年驻村干部,对农村算是比较熟悉。”张匀说,可到务川后第一次下乡还是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我和县里同事们去考察一个招商引资项目,在崎岖的山路上步行了5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山上野生植物繁茂,大家身上多处被划伤。”

在张匀等援黔干部的努力下,目前上海仅对口帮扶务川县投入就达3900万元,援建项目22个,涉及中职教育、产业发展、健康医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6个已全部完工投用。“一个个项目从无到有,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很有成就感,再忙、再累都值得。”张匀说。

组织发达地区支援贫困落后地区,是我国制度优势的一种体现。许多像张匀一样的干部,不仅给长征沿线贫困地区带来了资金、资源,还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思路和开阔的眼界。他们受到长征精神的洗礼,都自觉地把帮助长征沿线群众脱贫作为自己的使命。

2014年初春,由国家发改委、中央组织部牵头,39名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的年轻干部到赣州各县市区开展为期两年的挂职帮扶,从此,赣南振兴发展多了一支特殊的“国家队”。2016年第一批期满,第二批接力,这一约定将直至2020年。

“那段经历将永远镌刻在我的生命中。”在交通运输部的办公大楼里,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副主任俞卫江经常不自觉就点进了赣州市安远县的网站,他说,现在虽然有人接替他去了安远县,但只要安远群众还有没脱贫的,他就觉得自己的使命仍没完成。

中央近日强调,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短板,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必须采取系统的政策和措施。为落实这一精神,将会有更多发达地区干部奔赴长征沿线贫困地区,肩负使命,奋勇攻坚。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