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7日16:05 来源:海南日报
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有关海南铁路的文字。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
1923年10月,宋子文由宋庆龄推荐,赴广州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英文秘书兼两广盐务稽核所经理。
文\本刊特约撰稿 郑朝波
编者按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和进取精神,海南宋庆龄研究会、宋耀如研究会特邀请专家学者撰稿,讲述孙中山与海南的故事,讲述他和那些追随他的琼籍志士的革命友谊,他对海南建设、开发的先见,他对海南这片未踏足土地的热爱和牵挂。
孙中山,一个世纪伟人。他的建国方略,犹如一幅长篇画卷,勾勒大气,布局均衡。当这幅长篇画卷徐徐打开时,镌刻在山河大地上的图景尽收眼底。其中的海南图景到底如何?
建国方略中的局部图景:海南建省
清末立宪与共和之争,共和大获全胜。帝制在辛亥革命的烈火中轰然倒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试过了,却在狼狈不堪中惨淡收场。共和,成了历史的选择。
但是,共和的道路注定不平坦。袁氏倒台,军阀混战。结果是去一专制,转生出无数专制。
共和大业,该如何重建?理想必须辅以现实的政制架构。三民主义的基座,五权宪法的架构。其五权,尚比西方的三权多出了监察权与考试权。这些都显示,孙中山在与西方政制对接的同时,融入中国传统政制中的合理因素。当然,简单的政制架构在细节上存在许多问题,权力运行中还有许多睱疵,但不能不说,孙中山是中国当时最富于创制的政治家。
在这样一个框架中,孙中山注意到要调整海南的行政设置,这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中国版图中海南只是一小块。调整海南的行政设置就是建省。建省有两个理由:一是提高防御能力,二是促进社会发展。总之是为了增加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率。一个比较的例子就是,1884年中法战争时,法国舰队两次进攻台湾。战后,台湾升格为省。法国控制越南后,又于1899年租借广州湾。这种态势,直接威胁到广东的安全,而海南首当其冲。张之洞受任两广总督,特别注重海南的国防建设。海南儒生潘存还拟了海南改建行省的稿子,呈报给张之洞。张之洞及后来另一两广总督岑春煊都曾提议海南改建行省,但因和者寥寥,最后无果。
孙中山提出海南建立行省是在共和初年,民国肇造,百废待兴,为什么在此时提出建省动议?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实业建设成了他的第一考虑。此外,他是以公民或党魁身份为国效命的,举凡有关利国利民的大计他都可以提出,而无须分轻重缓急。
孙中山领衔签署的《琼州改设行省理由书》,确是思维缜密,表达晓畅,与孙中山的文风相一致。文中申述的三大原因、五大理由等,基本上是从国防与发展两方面着眼的。例如,所谓五大理由,一是国防建设,二是开发富源,三是发展文化,四是移民,五是管理便捷。
结论就是,琼州改设行省,“诚急务也”。但是客观地说,这确非急务。急务者,内阁制与总统制之争也,这涉及到总统权限及制约问题。袁世凯期望总统制,而国民党钟情内阁制。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的是国会选举,各党派都在急速扩充人马,无硝烟的战场呈现混乱的景象。
而琼州改设行省,只停留在动议上,没有进入政治操作的盘口。
对孙中山来说,更重要的是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及其如何操作的问题,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军政、训政、宪政的三阶段方案。这才是他的政治主画面,而海南建设只是他的局部图景。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