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中国初期的对人民群众宣传网建设——以上海为例

段春义

2016年11月11日07: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声明:本文原载于《党的文献》2016年第5期,系该期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在全国更广泛的范围和规模上开展对人民群众的经常性宣传思想工作,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群众政治动员网络机制和渠道——宣传网制度。在相当长时期内,宣传网制度成为党的群众宣传工作的重要机制,对确保党在新中国初期各项任务的顺利实现,发挥了有效的政治宣传动员和组织保证作用。在1950年全国部分地区试点的基础上,1951年1月1日中央向全国发出了建立对人民群众宣传网的号召。随后,各地积极开始进行宣传网的建设,机关、学校、工厂等宣传网建设迅速展开。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党自身组织和宣传系统的健全,1958年后,全国宣传网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梳理这段历史,对于今天我们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中央宣传网的试点及推广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迅速接管和掌握旧有系统的宣传舆论阵地,对于及时宣传和报道党的各项政策主张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当时各级党组织对于人民群众经常性的宣传,缺乏经常有效统一的机制,加上社会中各种反动分子等并未放弃破坏活动,匪特活动依然猖獗,海外敌对势力对新政权的破坏和反动宣传,“许多错误的和反动的宣传和谣言经常在人民群众中流传,遇不到我们党及时的、应有的和致命的打击,党的政策和主张,没有及时地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充分的宣传解释,因此,大大地损害了人民事业”(《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1951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文献资料库》(电子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下文中的中央文件如未说明,均出于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新的执政党,参照苏联在群众中设立宣传员、鼓动员制度的经验,探索了一条对人民群众的经常性宣传之路——宣传网制度。

(一)东北等地的先行试点

1950年初,中宣部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试行建立宣传网的工作。各试点地区建立宣传员制度,各地区宣传员分工负责,采取各种宣传教育方式和途径,深入工厂、农村、机关、学校,进行广泛的政治动员和政策宣传,密切配合了抗美援朝等各项政治运动的开展。至1951年初,东北全区宣传员人数已达近12万人,部分地区和工厂开始组建宣传网,成为全国宣传网工作建立最早且成绩最为显著的地区。同期,华北区宣传员人数已达3万人以上;华东区1.4万余人;中南区3173人。(参见王炎:《新中国历史上的宣传网制度》,《中共党史资料》2007年第3期。)上海作为产业工人最为集聚的特大型城市,也在1950年进行了宣传网的试点工作(参见上海艺术研究所编《岁月如歌——上海文艺六十年(1949—2009)》,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580页。),试点主要是宣传员的试办。1950年5月11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就提出了《关于建立宣传鼓动员制度的初步意见》。6月13日,市委宣传部召集各区、各单位宣传部门负责人开会,进行工作交流。据统计,当时全市已有宣传鼓动员1586人(宣传员820人、鼓动员766人),其中,党员182人、团员449人。(参见《中共上海党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398—399页。)宣传网的试点,有力推动了各项政策宣传工作的开展。

在东北等地成功试点的基础上,1951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决定针对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没有建立必要的制度、缺乏经常性和组织性的问题,强调必须有系统地建立对人民群众的经常性的宣传网,即在党的各个支部设立宣传员,在党的各级领导机关设立报告员,并使之制度化。1951年5月7日至25日,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重点探讨了全国胜利后党的群众宣传工作经常化的问题。会议针对当时宣传工作人员少、机构不健全、宣传人员能力不强等问题,要求加强宣传机构,建立党的经常性的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会上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草案)》,决议要求把建立发展全国性的宣传网作为当时党的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并制定了把党的群众宣传工作经常化的具体措施。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召开推动了各地宣传网建设的步伐。

(二)上海的贯彻与部署

根据中央通知精神,在1950年试点基础上,1951年2月1日中共上海市委发出《市委执行中央〈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宣传网的决定〉的计划》,对本市宣传网建设时间节点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密切结合党的中心工作与经常工作,提出首先在市、区两级建立党的报告员制度;其次是各区委负责建立与领导各支部宣传员的工作制度。为配合宣传网计划的推进,同日市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建立宣传网工作的初步意见》,明确规定:宣传员的活动由支部委员会直接领导,应根据宣传员会议规定的内容进行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经常向自己周围人民群众宣传国内外时事、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人民当前的任务,表扬人民群众的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以及优秀的科学艺术工作者,传播他们的成就和经验,鼓舞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前进,并经常将自己周围人民群众中的要求和意见反映给党的组织,以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该《计划》与《意见》于2月13日在《解放日报》发布,上海宣传网建设全面展开。2月15日,市工、青、妇组织分别向其所属单位发出协助党建立宣传网的通知。(参见《中共上海历史实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4页。)全市各区委各党委在二三月份先后进行讨论动员,订出本单位建立宣传网的计划。由于没有经验,市、区两级的宣传部一般都进行了典型试验,创造经验,采取了点面结合逐步展开的办法,老闸、蓬莱等七个区委还举办了短期训练班、学习班,培养支部建立宣传网骨干。(参见《上海建立党的宣传网的综合情况(草稿)》(1951年),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A22-1-19。)

根据上述《计划》和《意见》,上海在广大党、团员当中,吸收先进分子作为党的宣传员,在各级党委建立了宣传员和报告员制度,市、区两级党委有了定期召开代表性的宣传员大会、宣传员代表会议、宣传员大会及支书联席会议制度。上海市工人人数在500人以上的工厂,都可有华东级或市级机关的报告员去作报告,报告员的报告地区和报告对象开始相对固定,部分区委的报告员实行每月向人民群众作报告的制度。报告员和宣传员,已成为党向人民群众进行经常宣传工作的骨干,并成为群众性宣传组织的核心,使党的宣传网与群众性的宣传队伍在各种特定目标下形成广大的宣传队伍。党的报告员和宣传员的活动,对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丰富党委的领导,改善干部作风,密切党群联系,推动和完成党的各项工作,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并且进一步提高了许多党员对于经常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工作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巩固和提高了全党作宣传工作的思想。

由于机关、学校党支部的健全,许多党员、团员和干部充当宣传员,机关、学校宣传网稳步推进。机关宣传网在支部领导下,主要是发展与人民群众有经常工作联系的工作人员担任宣传员。学校宣传网建设也加快推进,如复旦大学3月15日开始酝酿建立,4月26日即建成宣传网。(参见《复旦大学百年纪事(1905—2005》,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页。)到1952年底,上海全市机关建网分布情况为:有党支部的398个建网278个,无党支部有团支部的21个建网5个,无党团支部的3个,建网1个,全市机关共422个建网284个,建网比例达67.3%。学校分布情况:有党支部的134个建网121个,无党支部有团支部的171个建网60个,无党团支部的81个建网8个,共386个学校单位建网189个,比例达48.96%。上海农村有党支部的45个,无党支部有团支部的79个,全部建立宣传网,建网比例达到100%。(参见《上海市一九五二年下半年宣传员统计表》,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A22-1-53。)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党团组织比较健全的,宣传网建设也相对完善,农村、机关、学校宣传网覆盖程度最高。

上海作为大型工业城市,工厂的宣传网建设也同步进行,尤其是国营工厂的宣传员发展较完善。到1952年底,上海工厂宣传网分布情况为:有党支部的592个建网561个,无党支部有团支部的1178个建网597个,无党团支部的4046个,建网118个,总数5816个工厂建网1216个,比例为21.94%。其中有党支部的基本为国营工厂,建网比例达95%,但无党团支部的工厂比例只有3%。医院、银行、铁路、码头、合作社等建网分布情况:有党支部62个单位建网60个,无党支部有团支部22个建网7个,无党团支部1个建网1个,总数85个建网68个,建网比例达80%。(参见《上海市一九五二年下半年宣传员统计表》,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A22-1-53。)

宣传员的发展稳步推进,从全市看,截至1952年12月31日,上海市党的宣传员已发展到57685人,占上海总人口数5682182人的1.01%。宣传员的分布状况如下:工厂中宣传员35003人(占全市产业工人总数606613人的5.78%),农村3531人,街道(店员)5350人,里弄1102人,学校5408人,机关5011人,其他(医院、银行、码头、合作社等)2280人。另外,报告员已由1952年上半年231人发展到582人,较前增加1.53倍。(参见《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报市委、华东局并报中央宣传部文件》,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A22-1-53。)这些数字说明:一支规模较大,覆盖机关、学校、工厂、街道、里弄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宣传网,已在上海基本建成。

(三)政治运动中的强大影响

宣传网密切配合当时党的各项政策和政治运动的推进,发挥了对群众宣传的强大作用。同时,各地发展宣传网的工作都是结合着各种群众运动进行的,新发展的宣传员、报告员也多是这些运动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由于这些积极分子加入到党的宣传队伍中来,就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宣传队伍,使党的群众宣传工作更加活跃起来。(参见《宣传网工作的目前情况及今后努力的目标》,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A22-2-89。)上海从1951年3月起,各级党委结合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等运动及各项中心工作,努力贯彻中央建立宣传网的决定。1952年,上海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全市宣传网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工作。上半年在运动中吸收了大批积极分子,连同原有的宣传员、报告员,组成了3万多人的队伍,以增产节约委员会宣传部的名义,开展了有序的宣传工作。运动中,群众性宣传队伍也有了很大发展,全市参加“五反”宣传队伍的职工、店员、学生、教育工作者、文艺工作者达5.3万余人,建立读报组23166个,拥有宣传黑板报12461块,大字报站6688个。1952年下半年,全市党的宣传网在私营工厂民主改革、爱国卫生运动、禁毒、劳动就业、庆祝建国三周年及“中苏友好月”等宣传工作中起了积极作用。(参见《中共上海党志》,第399页。)

在经常性的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中,宣传员发挥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不仅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而且以身作则地遵守和执行各项政策法令,在各项工作中都起了积极的模范作用。如新城区商业的宣传网,积极地向周围群众宣传党对私营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团结职工动脑筋想办法,推动企业的发展。在工厂、手工业的宣传员同样在生产上积极带头,以身作则地遵守各项纪律与制度,而且积极地在各项宣传工作中起骨干作用。上海市还建立了宣传员的会议、汇报、学习制度,使党的组织及时地掌握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由于宣传员们的积极努力,在宣传工作上创造了一定的经验,为以后的宣传工作打下了基础。(参见新城区委宣传部宣传科《关于我区宣传网情况和处理意见》,静安区档案馆档案。)

(四)群众宣传队伍的配合

宣传网的建设,无法覆盖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基层党团组织未建立的街道、里弄、工厂等。到1952年底,上海街道建网分布情况为:有党支部41个建网39个,无党支部有团支部54个建网44个,无党团支部的2004个建网只有4个。1952年底里弄建网分布情况为:有党支部6个建网5个,无党支部有团支部12个建网5个,无党团支部的1791个建网只有60个。工厂无党团支部的4046个建网只有118个。因此在这些无党团支部及宣传网建设不到位的地方,需要加强群众宣传组织的配合。

上海在这些没有党、团组织或者宣传员发展不充分的街道、里弄、工厂,建立了群众性的宣传队伍。群众宣传队伍主要有群众宣传队、读报组、黑板报、广播台、漫画组等宣传形式。上海有计划地将宣传员分布在这些群众性宣传组织中,并起骨干作用,同时也注意吸收培养群众宣传组织的骨干分子为宣传员,为配合宣传网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在实际宣传中发挥覆盖范围更广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952年下半年全市有群众宣传队3452队(组),队员30797名,读报组42473组,读报员61694名,参加读报组人数共622447名,黑板报20726块,编写人员29553名;广播台1445台,广播员4782名;漫画组1292组,组员7048人。以上宣传队员、读报员、黑板报编写人员、广播员、漫画组组员共达10多万名。(参见《关于上海市一九五二年下半年宣传网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A22-1-53。)这些群众性宣传队伍,是在各种运动中逐渐形成的。“三反”“五反”运动中,在街道方面,组织了店员宣传队;在禁毒运动中,又在里弄方面组织了一支群众宣传队。由于群众宣传队伍并不巩固,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加强领导、切实整顿,并与党的宣传网密切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宣传网的检查

为了保证各地宣传网建设的有条不紊和有效运行,1951年3月14日中央下达《关于检查和督促建立宣传网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各级党委做好宣传网建设过程中的检查和督促工作。但当时上海市刚开始建网,不具备大规模检查的条件。到1952年下半年,宣传网大面积铺开,具备了全面检查的现实条件。10月14日,根据华东局指示,中共上海市委发出《关于检查宣传网的通知》,要求“党委应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在十月份各级党委均应专门检查一次对中央《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及华东局关于执行这一指示的执行情况”(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B1-2-72-34。)。10月27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发出《关于检查宣传网注意问题的通知》,提出检查中注意思想问题和工作经验问题。(参见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B92-1-80。)对于如何进行宣传网的检查,推出了卢湾区、虹口区等检查宣传网的典型。卢湾区、虹口区将本区宣传网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讨论,肯定建网成绩的同时,重点检查问题,检查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新的发展计划。(参见中共上海市委转发《卢湾区为关于检查宣传网工作情况的报告》(1952年12月9日),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B1-2-72-30;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转发《虹口区委关于检查宣传工作的报告(摘要)》(1952年12月21日),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B92-1-80-12。)

上海市遵照中央和华东局指示,各区借鉴典型区检查经验,全市宣传网都进行了一次检查,暴露出宣传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宣传网还不巩固,未形成经常制度,在各种经常工作中特别是对生产宣传还缺乏经验,未充分发挥作用;在宣传方法上,有形式主义与强迫命令的作风。另一方面,宣传员发展很不平衡;个别地方发展中有草率现象;宣传员数量也不足,尤其在工厂方面,宣传网基础较差,尚不能适应今后大规模建设任务的需要。(参见《两年来上海市的宣传网和一九五三年的工作计划》,《解放日报》1953年4月2日。)

针对上述情况,在此次检查中,强调解决思想问题,普遍地进行了一次关于宣传网的教育,宣传网工作弱的党委作了检讨,提高了全党对宣传网工作的认识,改善了党对宣传网的领导。各区对下一阶段宣传网建设提出具体发展计划,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针方法和基点工作。

二、宣传网的巩固与调整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全国各地的宣传网已成为一支广泛有力的宣传队伍,宣传网组织在各个生产单位、机关和学校中普遍建立起来,初步有了一些工作制度,培养了一批基层的宣传骨干,在各个中心任务的宣传活动中,发挥了党的助手的作用。但宣传网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各地着手巩固和调整。在1952年检查基础上,上海市委宣传部提出了1953年上海市宣传网工作的基本方针,应以巩固提高为主,并在巩固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参见《两年来上海市的宣传网和一九五三年的工作计划》,《解放日报》1953年4月2日。)1953年7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加强和整顿党的宣传网工作的指示(草案)》,提出了加强宣传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适当的整顿组织、建立和健全宣传网的几项主要制度、结合生产宣传和普选宣传工作应选择一二个单位创造宣传网工作的典型、加强各级党委对宣传网工作的领导等五项要求。其中整顿组织方面,强调对学校宣传网,未建立的可不再建立,已建立且起作用的应加强领导。对生产单位的宣传网应结合生产宣传,切实加以整顿,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机关宣传网,一般的予以保留,一些可考虑解除或予以适当调整。(参见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A47-1-163-121。)8月14日,市委宣传部又发出《关于加强和整顿党的宣传网的几个具体问题的意见(草案)》,对教育和训练宣传员、整顿和健全宣传网组织问题、执行宣传网制度问题、加强基点工作和发展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部署。(参见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A47-1-163-127。)

(一)撤销机关和学校宣传网

在巩固和调整的进程中逐渐发现,由于机关党组织比较成熟,宣传网与党组织重复,反而导致机关宣传网成效不高,有时甚至忽略宣传网。学校宣传员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党的基层组织建立也比较完善,而且学校中党委、党组及政治工作制度健全,学校宣传网也有效率不高的问题。1952年下半年,全国各地高校同步进行院系调整,年底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专职宣传和教育。在机关、学校党组织系统外另建一套宣传系统是否必要成为现实问题。

1953年8月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撤销机关和学校的宣传员组织的几项规定》。9月10日,中共上海市委发出《关于执行〈中央关于撤销机关和学校的宣传员组织的几项规定〉的通知》,通知强调中央这一规定是为了更有效地加强机关工作人员和学校师生员工经常的时事政策教育,因此,在宣布撤销行政机关、党群机关和学校的宣传员组织的同时,机关党委应指定一定的党员负责干部充任党的报告员,组织他们按时向机关工作人员作有关时事政策的报告等;撤销机关和学校中的宣传员组织的工作,应有准备地进行,防止简单化和草率从事。由于党的宣传员称号,在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吸收为党的宣传员,则是对积极分子政治上的鼓励,撤销宣传员制度,很可能引起宣传员某些思想波动,应很好进行解释,并鼓励他们响应党的号召,继续做好宣传工作。(参见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A1-1-414。)

上海相关部门根据中央和市委的精神,着手进行撤销机关和学校的宣传网组织工作。《关于撤销机关、学校宣传网工作问题》对于撤销类型划定及撤销后宣传员如何领导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参见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A22-2-158。)各区按照要求开始撤销机关、学校宣传网的工作。机关强化党支部的建设,发挥党组织自身宣传作用,逐步取消宣传网。学校也加强了政治辅导员制度建设,宣传网已建立的取消,未建立的不再建立。同时机关、学校在取消宣传网的过程中,对宣传员做好解释工作,鼓励他们继续发挥宣传作用,并吸纳优秀宣传员入党、入团。机关学校宣传网的撤销在市委部署下顺利进行。

(二)强化工厂企业宣传网

机关和学校宣传网撤销以后,农村和工矿企业宣传网建设成为全国宣传网建设的重点。上海农村宣传网前期建网已全部覆盖,结合工业型城市的特点,工厂企业宣传网成为1953年后上海宣传网建设的重点。前期宣传网的建设,工厂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的建设已经广泛推进,但是1952年底无党团支部的工厂单位4046个建网只有118个,建网比例只有3%(《上海市一九五二年下半年宣传员统计表》,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A22-1-53。),大量公私合营和私营工厂未建立宣传网或宣传员发展不充分,而有党团支部的工厂宣传网建设较为完善,因此工厂宣传网的强化,必须配合基层党组织的逐渐扩大。同时工厂宣传网在以前建设过程中主要宣传各种政治运动,对生产方面的宣传重视不足。1953年8月底华东局宣传部召开会议,讨论加强工矿企业党的群众宣传工作,总结了华东地区国营厂矿群众宣传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经验。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作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阵地,以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为主的上海工厂宣传网建设开始强化,加强生产宣传。

宣传网建设的同时,上海基层党支部的建设也加快发展,国营、地方国营工业和公私合营工业中党组织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1953年底,全市党的基层组织达3242个,党员和党组织的发展,对于传达党的各项政策起到了更为迅速和规范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开展,上海党组织加快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步伐,逐渐扩大工厂的覆盖程度。到1956年底,全市基层党组织总数达9940个,其中分布于工业系统的就达5072个(参见《中共上海党志》,第293页。),宣传网建设也得到强化。

1954年4月25日,上海市工人宣传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宣传部根据市委的工作部署,对1954年上海市群众宣传工作提出明确任务,即以加强工厂中群众宣传工作和有关人民群众切身经济生活问题的宣传为中心。1954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定党的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来教育全党和人民群众,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而斗争。1954年12月,市委召开上海市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会议根据党的第二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检查了自总路线宣传工作开展以来党的宣传工作,提出了全市党的宣传工作的基本任务,其中就指出了工厂企业的宣传鼓动工作还没有全面地贯彻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的原则等。12月30日,市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加强党在公私合营和私营工厂企业中的宣传工作指示》,指出:私营工厂企业中党的宣传工作非常薄弱,必须迅速加强和改进私营工厂企业中党的宣传工作,密切结合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步骤。(参见《中共上海历史实录》,第142页。)

在一系列会议精神指导下,上海工厂宣传网建设在生产宣传上加强,尤其新的公私合营和私营工厂企业加快了宣传网的建设。1953年后工厂中发展了一大批宣传员(《宣传网工作初步打算》,出自《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宣传部关于宣传网工作情况报告》,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A79-2-389。),对生产过程中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等,促进工厂企业生产和改造起了重要的作用。以静安区为例,至1955年3月,全区69个支部已建网67个,达到97.1%,其中68个工厂支部建网66个,达到98.5%,其余一个店员党支部也建立起宣传网;无党有团的单位26个建网5个,其中工厂25个建网4个;宣传员共980人(党员308人,团员320人,群众352人),其中工厂宣传员占848人(党员288人,团员283人,群众277人)。(参见《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宣传部宣传员统计表》(1955年3月28日),出自《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宣传部关于宣传网工作情况报告》,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A79-2-389。)从静安区可见,1953年后上海在中央的号召下,强化了工厂企业的宣传网建设。

三、退出历史舞台

宣传网制度的建立对于新中国大规模群众宣传工作的启动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这一制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宣传渠道单一化、宣传内容公式化、形式主义等不足,党对宣传工作中模仿套搬苏联经验的做法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进行了深刻反思。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自上而下自身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深入到每个角落,宣传员被大量吸纳到各级党团组织,尤其是党自身宣传系统健全起来,中央到地方都有相应的宣传机关主抓宣传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宣传方式逐渐多样化,新闻报纸、广播的广泛应用,甚至运用戏曲、漫画等文艺形式,多方位开展对人民群众的有效宣传。宣传网作为曾经有效的宣传方式,至此显得有点多余。

1956年5月底至7月下旬,中宣部先后两次召集座谈会,28个省市委宣传(文教)部长参加,讨论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会议广泛听取、征求各方面意见,根据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结宣传网制度建立以来党的群众宣传工作的经验教训,印发了《关于改进宣传网工作的指示》和《关于宣传网问题给中央的报告》。6月1日,陆定一在15省市宣传(文教)部长座谈会上总结发言,指出:宣传工作中不少问题应该重新考虑。宣传部是党委的一个部门,而不是独立的机关,因此不必像过去那样搞成一个组织系统,另搞一套。他强调:“宣传工作,特别是在各种运动中间,总要有个组织、有个队伍。问题是临时抓还是经常搞。我们觉得都可以,这里没有原则问题。经常搞个网也可以,但是如果变成了独立的组织就不好了。现在没有网的,可以算了,但要建立也可以建立;已经有的网如果要取消,也可以取消,但是要有准备,谨慎从事。不论怎样,做宣传工作总要有个队伍,宣传任务必须完成。”(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59页。)至此中央态度基本明确,宣传网的保留与取消,基本由各地自行决定。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上海党组织自身系统和宣传机构不断完善,上海宣传网的去留也成为现实问题。1949年底,全市共有党的总支部72个,党支部884个,党员20646人。而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展,上海基层党组织加快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步伐,至1956年底,全市党的基层组织达到9940个(党委184个,党总支712个,党支部9044个),党员达193503人。(参见《中共上海党志》,第291、306页。)这些基层组织、党员广泛分布于机关、学校、工厂、街道等各个领域。随着党组织自身的完善,许多宣传员被吸纳进党、团组织,宣传员几乎全部是党、团员及工会干部,基层各项工作和任务贯彻,都在支部统一领导下发挥组织宣传作用。这种背景下,宣传网似乎不应该再作为独立宣传组织而存在了。

1956年上海市委宣传部召开各党委宣传部干部会议,专门研究了关于宣传网保留和取消问题,要求各区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市委宣传部不作统一规定。8月15日,市委宣传部下发各区《关于宣传网问题的几点意见(供讨论)》,文件强调,解决宣传网问题并不是消极地来谈是否取消的问题,而应该从如何更有利于推动全党做好思想工作,培养宣传队伍,以及充分发挥工、团组织作用出发考虑。对以往宣传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肯定其行之有效的经验,否定其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以及各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文件根据几个单位的座谈情况提出了几点初步意见供各区讨论。第一,宣传网该不该成为独立的组织系统。宣传员绝大部分是党、团员与干部,因而在会议及领导方面,更存在着不必要的重复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党、团力量较强和组织制度较健全的国营、老合营厂里,可以不必再保留宣传网的形式;党、团力量尚很薄弱,组织极其分散,而宣传工作条件又较差的新合营厂和商业系统中,宣传网尚有一定作用,这些单位可以从实际出发,在一定时期内,继续采取宣传网的形式。第二,以往在宣传网工作中强调了一套繁琐的制度,很多是形式主义的做法。取消不必要的繁琐的制度还必须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加强领导,改变工作作风。(参见虹口区档案馆馆藏档案,2-2-16。)

根据中央的指示,结合上海自身的发展情况,全市各区在1956年底开展了有关宣传网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以新城区为例,从调查情况看,极大部分基层支部反映对宣传网领导不起来,宣传员大多是党、团员及工会干部,大部分工厂都建立了支部,再建立一个网络多余,宣传网组织作为单独组织是不妥当的。极大部分支部要求取消宣传网。(参见新城区《关于宣传网问题的调查》(1956年11月10日),静安区馆藏档案。)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示下,各区在调查的基础上并充分参考市委宣传部《关于宣传网问题的几点意见》后,针对本区宣传网问题的现状,很多区基本作出了取消宣传网的决定。静安区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各级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职能的健全和加强,经市委宣传部同意,1956年,静安区宣传网组织停止活动。(参见《静安区志》,上海社会科院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55页。)新城区根据本区调查后的情况研究后,于1957年提出意见:本区的宣传网可不必再予保留,并一律停止对宣传员的审批及宣传员调动时转移宣传员关系等手续。取消宣传网以后,必须加强党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和经常注意培养宣传干部宣传队伍,更进一步地发挥各种积极分子的作用,充分地推动全党和全体干部来做好思想工作。(参见新城区委宣传部宣传科《关于我区宣传网的情况和处理意见》(1957年),静安区档案馆馆藏档案。)

1958年3月31日,中共中央下发《中央关于宣传网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宣传网组织“在许多地区已经名存实亡,也有些地区仍然存在。几年以来,有些地区的宣传干部曾不断要求取消或修改原建网决定;也有少数地区宣传干部不赞成取消,要求整顿和发展。现中央授权各省(市)委、自治区党委,对是否需要宣传网的问题做一次讨论;根据自己地区的情况决定取消或者保存和加以改进。中央认为,党的宣传工作必须加强,必须有进行宣传工作的力量。至于群众宣传工作力量的组织形式、活动方法,中央暂不作统一规定”(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A91-1-231。)。至此,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全国性的对人民群众宣传网制度基本从党的群众宣传工作主渠道中退出。

四、经验与启示

宣传网制度在新中国初期自上而下缺乏对人民群众有效统一的宣传机制背景下建立,通过党员、报告员、宣传员、群众,以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迅速和彻底的宣传、贯彻。宣传网制度成为新中国初期党的思想宣传和社会力量动员的有效手段。虽然宣传网制度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加之党自身组织完善等因素,后来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宣传网制度仍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第一、自上而下对人民群众广泛有效的宣传,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的根本。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有效地实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但前提是如何让人民群众广泛地了解,宣传网制度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中央政策下发,地方报告员、宣传员深入各个工厂、街道、里弄、学校等,全方位宣传和解释党的政策,人民群众对党的政策充分理解,从而达到最终贯彻。

第二,对于敌对势力抹黑党的历史,散布政治谣言,宣传网都给予了及时的驳斥和打击,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解释,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样,今天抹黑和歪曲党的历史的言论不时泛起,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调甚嚣尘上,人民群众的历史观容易被迷惑,面对这种情况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充分的宣传解释。

第三,广泛的对人民群众的宣传使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普遍提高,推动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宣传网制度的建立,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其中,作为宣传员成为一种光荣,宣传员又被吸纳进各级党团组织。不得不承认,宣传网促进了当时党自身组织体系的成长。这对于今天我们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如何让人民群众光荣地参与宣传工作仍有启发意义。

第四,促进了宣传工作的社会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党自身组织特别是宣传组织的不健全,宣传工作采取了社会化的方法,广泛发动各级党政领导、党团员和各界群众积极分子组建成立报告员、宣传员队伍,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宣传工作的模式,从而达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宣传动员。今天的宣传工作依然需要社会化,“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集合起来”(《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第五,充分依靠和利用好党自身的组织优势。宣传网淡出历史舞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党自身组织的健全,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宣传工作更加深入和广泛。到今天,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党自身有着庞大和健全的组织体系,有8870多万党员,还有自上而下的宣传系统,这是我们今天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保障。(作者段春义,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推荐阅读


毛泽东缘何三次倡议学习社会发展史

周恩来的政府管理智慧:谋定而后动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铲除哪些恶俗政令

孙中山最后的“政治遗产”及“三份遗嘱”

布衣元帅徐向前:是帅又是兵,曾带病指挥解放山西全境

陈云党建思想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意义

从四次“转折”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定力

“中共中央进北平”若干历史细节

毛泽东怎样倡导党员干部“做老实人”

长征中重视读书:“天当教室地当纸”

董必武长征中曾当特殊连队“保护神”

延安时期毛泽东如何化解作家的牢骚

周恩来主持起草“九月来信”的前前后后

延安时期毛泽东解析名姓趣闻

(责编:杨文全、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