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挥师南下:会昌这边风景独好【2】

2017年06月27日10:48    来源:江西日报

原标题:挥师南下:会昌这边风景独好

十六字游击战术

记者 宋 茜 杨 静

萧克在回忆井冈山斗争时说,因为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朱德在起义军中有很高的威信。

当时起义军队伍到达闽赣边界的石经岭附近隘口,受敌阻击。朱德亲率几个警卫员从长满灌木的悬崖陡壁攀登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敌侧后发起进攻。当大家怀着胜利的喜悦,通过由朱德杀开的这条血路时,只见他威武地站在一块断壁上,手里掂着驳壳枪,正指挥后续部队通过隘口。

正是朱德为这支失败的队伍杀出了一条血路,并为这支队伍的战略战术的制定作出了极大贡献。

早在辛亥革命后,朱德在川、滇、黔与北洋军阀部队打了十年仗,摸索出一些游击战法。1925年7月,他从德国到苏联的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几个月后去莫斯科郊外一个叫莫洛霍夫卡的村庄接受军事训练。受训的有40多名来自法国、德国的中国革命者,主要学习城市巷战、游击战的战术。教官大多是苏联人,也有来自罗马尼亚、奥地利等国的革命者。教官问朱德回国后怎样打仗,他回答:“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我的战法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

而这正是十六字游击战术的核心。

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攻打会昌时,朱德奉命指挥第二十军第三师进攻会昌东北高地。他首先命令三师教导团团长侯镜如,挑选几十人组成敢死队,追击正向会昌退却的钱大钧部。他动员大家说:你们都是不怕死的中华健儿。可是,今天我要求你们一反往常猛打猛冲的常规,只同敌人打心理战。你们要分为数股,分散活动,跟在敌人后面,或插到敌人两翼,打冷枪。要搅得敌人吃不下,睡不着,这就是你们的任务。

50多年后,侯镜如在回忆这一段战斗经历时说:“会昌战斗中,朱总指挥我们和钱大钧部作战,就采用了游击战术。敌人退,我们跟着进;敌人驻下了,我们就从四面八方打冷枪,扰乱敌人,不让他们休息,这就是后来的‘敌退我追,敌驻我扰’。”

不倒的军旗

记者 宋 茜 杨 静

军旗是力量的象征,是精神的标志。战斗中,军旗所指,进攻方向所在,飘扬的军旗仿佛在向敌人宣告:旗不倒,阵地在!

今日,我们回眸凝望,人民军队走过的路、流过的血,都凝固在军旗上。

在会昌战役中,就有一面鲜红的军旗迎风飘扬,始终不倒,激励着全体指战员顽强地战斗。

据八一南昌起义军第20军第三师特务连连长文强曾回忆,攻打会昌山非常艰苦,钱大钧部在城东北地区、城西北的南山岭、城西面的寨东一带以及环绕会昌城的贡水河岸构筑了坚固的工事防守,起义军久攻不下。迷漫的硝烟中,第三师鲜红的军旗始终高高地飘扬在松树林的梢头,指引进攻的方向。弹头在军旗周围纷飞乱溅,旗面被打了无数个枪窟窿。

突然,一发炮弹落在军旗旁“轰”地炸响,军旗被掀倒,护旗的少尉旗官吴国扬倒在了血泊中。

目睹此景的师长周逸群大喊:“赶快立起军旗!”只见师部副官何振邦一个箭步跃出隐蔽壕沟,连滚带爬,抓住了旗杆,重新举起了军旗。

敌人发现了重新竖起的刺目的军旗,又拼命集中火力射向军旗,子弹“噗噗”地在军旗四周乱飞,炮弹狂吼着在军旗附近爆炸。在爆炸的气浪中,何振邦倒下了。

“军旗不能倒!”特务连指导员王刚大喊一声,一个箭步猛冲上去,勇敢地将军旗用绑带绑在一颗已经光秃的松树干上。王刚刚绑好旗杆,一串枪弹便迎面而来,王刚当场阵亡。

为了护卫这面军旗,接连牺牲了三人,激起了起义军将士的愤怒。在猎猎军旗的指引下,将士们如猛虎般扑向敌军的一个又一个阵地。下午4时,敌人开始溃逃,胜利的军旗插上了会昌山巅,会昌战斗获得全面胜利。

战斗结束后,第三师特务连排长杨朗西扛着这面沾满烈士鲜血的军旗,送到周逸群面前,沉痛、详细地报告了护旗的经过,全体战友鸣枪致敬。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