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他十八岁考取秀才,早年拥护孙中山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后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湖北黄安(今红安)人。董必武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国后,董必武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从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起,董必武历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3年在十届一中全会上董必武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75年1月董必武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自觉研究和宣传党的“一大”
1921年6月,董必武接到上海党组织通知,要求武汉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付给每名代表100元路费。董必武、陈潭秋代表湖北共产党组织赴上海出席“一大”。7月,董必武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他报告了武汉早期组织的情况,参加了大会文件的起草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不仅如此,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自觉研究和宣传党的“一大”。【详细】
马克思主义学校的“主心骨” 中央党校的奠基者
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期间,董必武既是学校领导,负责教学计划安排实施和日常行政事务,同时,也是教员,为三个班的学员讲授社会发展史、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董必武、成仿吾、冯雪峰及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部分学员被编入中央红军第二纵队的干部团,随大部队转移。经过艰苦卓绝的行军,中央红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党校,并与“中共陕北特委党校”合并,正式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董必武任中央党校校长,成仿吾任教务主任,龙标贵负责党务工作,学校共有9名教员。【详细】
一生清廉为政 为六角钱向党中央写检讨信
为了改善办事处的生活状况,董必武在处理千头万绪的工作的同时,对办事处机关的伙食开支严格管理和监督,他要求办伙食的同志既要想尽办法改善领导和同志们的伙食,又决不能乱花一分钱。有一个月,在月底伙食费结算时,账面上有六角钱的开支平不了。为此,董必武十分自责,他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之后,董必武执意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并亲自向党中央写了检讨信。【详细】
创建中国人民银行 升起经济上的“第二个太阳”
抗战时,国民党为了限制中共力量的发展,在经济上也压制共产党。当时毛泽东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国民党只想中国有他们一个太阳,我们偏要升起第二个太阳。国民党发动内战后,在经济和金融上加紧压制中共及其领导的根据地,想要实现经济和金融的“一统天下”。在此情况下,共产党不仅要在政治、军事上反抗国民党,在经济和金融上也要争取独立自主和扩大发展,升起经济上“第二个太阳”。董必武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在华北创建了支持解放战争,并且在全国解放后作为新民主主义国家金融领导核心的中国人民银行。新中国成立直到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家建设中仍然发挥重大作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