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黨史頻道 >> 從延安走向世界
作者:牛軍
 
內容介紹  
<< 從延安走向世界 >>
  本書全面系統地分析了從1935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外政策和對外關系的形成、演變和主要特征,並構建了分析研究的基本框架。

  本書框架由三個內容構成,包括:一、中共黨內的矛盾和斗爭,最突出的是抗戰時期中共中央與王明路線的矛盾與斗爭。二、支配中國政治基本走向的國共斗爭。三、中國革命運動與東亞國際格局之間的互動。本書的研究証明,大國在東亞地區關系的變動,是中共對外政策緣起和發展的主要國際背景,而且它的影響后來變得越來越直接。目錄
 
作者介紹
從延安走向世界
牛軍,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教授,法學博士。長期從事中國對外關系、美國外交等領域的研究,曾應邀在美歐多所大學、研究機構做訪問學者或高級客座研究員。榮獲北京大學2002年度楊芙清王陽元院士教學科研優秀獎,2006年度正大優秀教師特別獎。代表作《從延安走向世界:中國共產黨對外關系的起源》榮獲“第七屆中國圖書獎”和“華東地區優秀政治理論圖書一等獎”。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精彩選讀  
第一章 敞開大門
  1936年7月的一天,一位藍眼睛、高鼻子的洋人,騎著一匹被稱為“瘦狗”的老馬,來到中共中央所在地——陝西的保安。這位洋人就是著名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他因為是第一位訪問中國共產黨根據地的西方記者,從此聞名於世,他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西行漫記》)在中國廣為流傳。有關他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採訪經歷和他的精彩報道,曾經產生過如此深遠的影響,以致這些在中國都已經成為一些專家學者們的研究課題。斯諾對世人給予他的榮譽是當之無愧的,因為他准確地按到了時代的脈搏,並從此站到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前沿。[詳細]
·第一章 敞開大門(1)
·第一章 敞開大門(2)
·第一章 敞開大門(3)
·第一章 敞開大門(4)
·第一章 敞開大門(5)
·第一章 敞開大門(6)
第二章 兩個統一戰線
  1937年7月7日,駐華北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華北和華中的中國軍隊奮起抵抗,中國抗日戰爭從此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使中國的民族危機驟然加深。面對日本擴大侵華戰爭,中共領導人與以往不同,不僅沒有再提日本進攻華北和華中的侵略戰爭是為進攻蘇聯做准備,而且還進一步說明,日本在進攻平津之前制造反蘇空氣和向蘇聯挑舋,不過是“企圖以聲東擊西進攻蘇聯的空氣來買得各帝國主義”對它的“好感”,其目的是“企圖實現吞並中國”。(朱德:《實行對日抗戰》1937年7月15日,《解放周刊》第12期,1937年7月26日。)因此,中共在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盡一切努力,阻止日本迅速滅亡全中國。[詳細]
·第二章 兩個統一戰線(1)
·第二章 兩個統一戰線(2)
·第二章 兩個統一戰線(3)
·第二章 兩個統一戰線(4)
·第二章 兩個統一戰線(5)
·第二章 兩個統一戰線(6)
·第二章 兩個統一戰線(7)
·第二章 兩個統一戰線(8)
第七章 第一次嘗試
  1943年夏季的國共危機與前兩次國共危機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因為它發生的國際國內背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出現了根本性的轉折,中國的抗日戰爭將取得最終的勝利,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另一方面,在這一次危機中,國共兩黨在思想政治領域的斗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雙方爭論的焦點已經從是否以及如何堅持全面抗戰和持久抗戰, 轉到戰后應建立一個何種性質的國家。蔣介石和國民黨的主張是堅持維護其一黨統治,中共當時則主張,戰后應建立各黨派合作的民主共和國。可以說,第三次國共危機不僅嚴重影響了盟軍的對日作戰計劃,而且影響到東亞未來的政治局勢,從而導致美蘇兩國對中國內部問題的強烈關注。[詳細]
·第七章 第一次嘗試(1)
·第七章 第一次嘗試(2)
·第七章 第一次嘗試(3)
·第七章 第一次嘗試(4)
·第七章 第一次嘗試(5)
·第七章 第一次嘗試(6)
·第七章 第一次嘗試(7)
·第七章 第一次嘗試(8)
第十一章 向大國體系宣戰
  國共兩黨在1946年初的停戰、政協和整軍等談判中能夠迅速達成協議,美蘇兩個大國在東亞妥協產生的直接影響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正當中共中央認為,在中國已經開始走向“和平民主新階段”之時,美蘇關系卻在由對抗向冷戰的方向迅速演變。與美蘇從妥協走向對抗幾乎同步,蔣介石和國民黨方面逐步毀棄了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達成的各項協議,並於6月下旬開始,向中共中原部隊發動大規模進攻。至此,國共兩黨時斷時續的局部軍事沖突,終於發展成為全面內戰。面對國際上的美蘇關系全面逆轉和國內國共關系最終破裂,中共領導人不得不重新思考美蘇對抗的性質和前途,及其對中國政治形勢的影響﹔重新思考中共領導的革命運動在美蘇全面對抗的世界格局中,處於一種什麼地位以及它的作用和發展前途,等等。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結論,嚴重地影響著中共中央在歷史時刻作出的戰略抉擇。[詳細]
·第十一章 向大國體系宣戰(1)
·第十一章 向大國體系宣戰(2)
·第十一章 向大國體系宣戰(3)
·第十一章 向大國體系宣戰(4)
·第十一章 向大國體系宣戰(5)
·第十一章 向大國體系宣戰(6)
·第十一章 向大國體系宣戰(7)
·第十一章 向大國體系宣戰(8)
·第十一章 向大國體系宣戰(9)
·第十一章 向大國體系宣戰(10)
第十三章 歷史的抉擇
  隨著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和國民黨政府土崩瓦解,未來的中國將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新的國家將走上何種發展道路,成為中共中央面對的首要戰略問題。在“中國革命的前途”這個貫穿中共革命戰略之始終的問題中,建什麼國的問題與用革命戰爭的手段統一中國相比,顯得更為深刻、更為復雜。其內涵之豐富,幾乎可以包含100年來中國人在各個階段上嘔心瀝血的改革與艱苦卓絕的革命的全部歷史。對建國問題的思考與探索,必然會受到中國革命運動與各種國際力量之間關系的長期發展歷史的影響,也必然會受到現實的世界政治以及與此密切關聯的國際國內斗爭形勢的制約。確切地說,中共領導人對未來中國國家發展道路的思考和最終的選擇,同它處理與世界兩大國家集團,主要是處理同美國和蘇聯的關系時所作的抉擇,是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詳細]
·第十三章 歷史的抉擇(1)
·第十三章 歷史的抉擇(2)
·第十三章 歷史的抉擇(3)
·第十三章 歷史的抉擇(4)
·第十三章 歷史的抉擇(5)
·第十三章 歷史的抉擇(6)
·第十三章 歷史的抉擇(7)
·第十三章 歷史的抉擇(8)
·第十三章 歷史的抉擇(9)
·第十三章 歷史的抉擇(10)
我要評論  
 
 精彩推薦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