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黨史頻道 >> 打入蔣介石侍從室
夏繼誠著  中共黨史出版社
夏繼誠著  中共黨史出版社
 
內容介紹  
《解放戰爭》
  少壯派將軍密謀發動南京兵變  千裡江防上的中共地下戰線

  蔣介石怎麼也沒有想到,30多年前保定軍校老同學段雲峰中將的兩個兒子,先后進入了其御用機構——侍從室﹔更沒有想到堂堂將門之子怎麼都投向了共產黨!正所謂“周恩來深謀遠慮巧安排  蔣介石殫精竭慮仍徒勞”

  本書作者通過多次採訪當事人和歷年所積累的資料,記述了段伯宇、段仲宇兩兄弟打入國民黨統治機構的核心—蔣介石侍從室的傳奇經歷。>>>
  引子  目錄
 
作者介紹
夏繼誠
  夏繼誠,軍營作家,南京軍區政治部原研究室職研究員。著有長篇紀實文學《華東戰場最高機密》、《打入蔣介石侍從室》等。現為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常務理事,《鐵軍》雜志主編、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50年代以來在報刊上發表雜文、報告文學、電影劇本等共200余萬字,著有長篇紀實文學《將軍在黎明前死去》,《華東戰場最高機密》和國民黨將軍人生悲歡錄“三部曲”——《折戟》等書 

精彩選讀  
第一部分
  公元1949年,在中國歷史長河中,這一年是壯麗輝煌的一年,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一年﹔但對於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來說,卻是他運交華蓋的一年,是他88年人生歷程中最倒霉的一年。
·蔣介石大罵“混”進侍從室的段氏兄弟(上)
·蔣介石大罵“混”進侍從室的段氏兄弟(下)
·撩開蔣介石侍從室“神秘莫測”的面紗(上)
·撩開蔣介石侍從室“神秘莫測”的面紗(下)
第二部分
  蔣介石的侍從室,作為當時中國最重要、最核心、最機密的一個單位,真是侯門深似海,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如果要進到侍從室裡去工作,那簡直比登天還要難。當時,成天仰望著這個光彩奪目的“聖殿”,想方設法要躋身進“聖殿”去陪侍君王的人,多得不計其數。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蔣介石沒有想到將門之子都投向了共產黨(上)
·蔣介石沒有想到將門之子都投向了共產黨(下)
·蔣介石親自召見段仲宇上校(上)
·蔣介石親自召見段仲宇上校(下)
第三部分
  國民政府主席侍從室或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其第一處所轄之第二組,簡稱“侍二組”,又叫參謀組。段仲宇到侍從室報到后,被分配在這個組裡工作,職務是參謀,軍銜是上校,辦公地點就在上清寺德安裡。
·段仲宇也被戲稱為“比聯勤總司令還大的上校”(上)
·段仲宇也被戲稱為“比聯勤總司令還大的上校”(下)
·周恩來秘書領導段伯宇周旋於國民黨上層人物之間(上)
·周恩來秘書領導段伯宇周旋於國民黨上層人物之間(下)
第四部分
  這時,重慶的政治氣氛已經逆轉,反共聲浪甚囂塵上。其原因是,1月間召開的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動方針,會后散發了《異黨問題處置辦法》、《限制異黨活動辦法》等一系列秘密文件,加緊了反共活動。這次會議還決定設立作為黨、政、軍最高權力機構的國防最高委員會......
·周恩來提出:要想辦法打入到蔣介石那裡去(上)
·周恩來提出:要想辦法打入到蔣介石那裡去(下)
·遠在天邊,近在咫尺(上)
·遠在天邊,近在咫尺(下)
第五部分
  段仲宇知道蔣介石這個名字,還是在少年時代。那時北伐軍底定北方,稱霸一時的北洋軍閥土崩瓦解,群雄割據的局面基本結束,中國歸於一統。少年段仲宇把蔣介石看做是削平群雄、統一中國的英雄偶像,心中充滿敬仰之情。
·為什麼很多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往延安跑?(上)
·為什麼很多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往延安跑?(下)
·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裡居心叵測(上)
·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裡居心叵測(下)
第六部分
  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對他的辦事機構進行了重大調整和改組,於1945930日正式下令撤銷了侍從室,在國民政府設文官處和參軍處。文官處之下設政務局,統一掌管原侍從室二處的業務﹔參軍處之下設軍務局,統一掌管原侍從室一處和侍衛長的業務。
·毛澤東飛抵重慶,蔣介石大出意外(上)
·毛澤東飛抵重慶,蔣介石大出意外(下)
·蔣介石在陸軍大學畢業典禮上破例召見(上)
·蔣介石在陸軍大學畢業典禮上破例召見(下)
第七部分
  段伯宇順利打入軍務局以后,擺在他面前的當務之急是必須盡快恢復與黨組織的聯系。這時,周恩來、董必武等領導人已率中共代表團從重慶來到南京,就住在和軍務局辦公地點相距隻有二三百米的梅園新村——如今這裡已成為中國革命的“聖地”之一,每年都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到這裡瞻仰﹔許多人同時也游覽附近的“中華民國總統府”,想看看半個世紀前蔣介石作威作福之處。
·段伯宇很快在軍務局情報科站穩了腳跟(上)
·段伯宇很快在軍務局情報科站穩了腳跟(下)
·段伯宇差一點被特務抓住(上)
·段伯宇差一點被特務抓住(下)
我要評論  
 
 精彩推薦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