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花台英勇就義
在上海警備司令部拘留所關了幾天后,敵人就將鄧中夏等人押解南京,送進首都憲兵司令部看守所,關在第11號牢房。
獄中難友沒想到領袖人物鄧中夏會被捕,既吃驚,又嘆息。他們請鄧中夏談談被捕的情況。有位小羅難友說:“我很早就聽說過中夏同志的名字,沒有想到,今天在這裡見到你。”鄧中夏聽后笑了笑,說:“在監獄見面,是共產黨人的光榮!”鄧中夏又反過來問他們:“看見羅登賢同志沒有?”難友鄭紹文回答道:“見到的,不久前,登賢同志已到雨花台去了。”鄧中夏點點頭說:“很好,我們是老朋友,終會是一路的。”
在11號牢房沒關幾天,敵人為了軟化鄧中夏,把他轉到“優待室”,這裡住的房子條件稍好一些,每天可以散步,號子門可以不關,吃的也好些。但鄧中夏並沒有被敵人軟化,為了表示他的斗爭意志,他在牆上刻了“浩氣長存”四個字。住進“優待室”后,敵人就派曾和鄧中夏一起工作過、同為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的叛徒余飛等人來當說客,鄧中夏借此機會向他們宣傳革命者的人生觀,譴責他們的無恥行為,使這些出賣靈魂的叛徒自慚形穢,無地自容,一個個隻得灰溜溜地走了。
在獄中,同志們都很關心鄧中夏的政治態度。鄧中夏聽到后,非常嚴肅和激動,從床上跳了起來,鄭重地對他們說:“同志們這個問題提得好!一個革命領導者到了這個時候,同志們應該關心他的政治態度,請告訴同志們,我鄧中夏化成灰還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他這種豪邁的氣慨,激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弦。一角、兩角、三角、四角的贈款,從四面八方匯集攏來。他們都知道,留給鄧中夏的時間不多了。他們都希望這位為中國革命奉獻了畢生的領導人,吃了一輩子苦的英雄,在生命的盡頭能少吃點苦少受點罪,過幾天好日子。鄧中夏非常理解同志們的心情,毫不謙遜地接受了每一個同志的敬意,然后他又把這些錢用於那些急需幫助的同志。
臨就義的前兩天,鄧中夏給黨寫下了最后一封信:“同志們,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們繼續努力奮斗吧,最后的勝利終於是屬於我們的!”
1933年9月21日黎明,敵人打開牢門,提鄧中夏出去。走到憲兵司令部大廳時,承辦法官李植、書記員廖逸農對他驗明身份,然后命人用繩子將他捆綁后,送上大卡車,開到雨花台刑場。在臨刑前,一個憲兵問鄧中夏:“你還有話嗎?”鄧中夏回答:“對你們當兵的人,我有一句話說,請你們睡到半夜三更時好好想一想,殺死了為工農兵謀福利的人,對你們自己有什麼好處?!”監斬官害怕鄧中夏進行革命宣傳,立即命令開槍。就這樣,鄧中夏為共產主義事業英勇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時年39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