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凌晨,擔任“釣魚”任務的769團開始對黎城發起攻擊。同時,陳賡率領386旅主力進駐神頭嶺,埋伏在路邊的工事內。上午8時,1500多日軍到達了微子鎮,陳賡得知這一消息,知道那個游擊連顯威風了,要不然,敵人不會隻來這麼多!8時半,日軍到了神頭村前,突然停了下來,派一支騎兵小分隊沿一條放羊小路向772團1營的預伏陣地走去。20米、15米、8米……好險!
鬼子的馬蹄在快要踩到戰士們頭上的時候停了下來,潛伏部隊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空氣好像凝固了一樣。然而,正像戰前陳旅長預想的那樣,鬼子的目光一直停留在遠方的申家山,對腳下的“情況”連看都沒有看一眼。鬼子做夢也不會想到,我軍會在他們的“蹄子底下”打伏擊。日軍未見異常,便大搖大擺地繼續前進。
9時半,日軍全部進入伏擊圈,陳賡發出攻擊命令。剎那間,平靜的山梁變成了噴發的火山,386旅的3個團從三面向敵人發起了攻擊,手榴彈雨點般地落在了日軍的隊伍裡,槍炮聲、爆炸聲響成一片﹔橫飛的彈片、閃閃的火光、彌漫的硝煙、滾滾的黃土一起匯成了憤怒的火龍,把鬼子連同整條公路都吞沒了。
打這樣的伏擊戰炮兵最過癮。以前作戰,炮兵都是在步兵后面用間瞄射擊,看不到炮彈炸敵的景象。這次不同了,炮兵跟步兵在一起,都在廢棄的工事裡,能直接看到敵人炸死的慘狀,炮手們個個精神抖擻,斗志昂揚,越發打得准。
日軍方知上當,但公路狹窄根本展不開,呼喊聲、馬叫聲亂作一團。畢竟,日軍是在武士道精神毒化下的獸兵,雖然到了絕望的地步,但還在做垂死的掙扎。一位日軍少佐抽出軍刀指揮反抗,一發迫擊炮彈落在他的身邊,轟的一聲化作一團血雨。日軍有的趴在地上進行還擊,有的滾進水溝裡掩身,有的以死馬為掩體進行頑抗,有的則被嚇破了膽。自從侵入中國以來,他們哪裡見過如此英勇的軍隊,哪裡遇到過如此的絕境!
當日軍傷亡過半時,我386旅的勇士們高呼著沖了上去,與日軍展開了肉搏戰,日軍大部分成了刀下鬼。一小股日軍向西逃竄,逃到神頭村后,利用民房和窯洞進行抗擊,想固守待援。陳賡發現后命令緊靠村子的一個排:“立刻把村子奪回來!”
這個排是蒲達義率領的,向來以勇猛善戰而威名遠揚,這一次他們同樣也沒有辜負旅長的期望。他們用機槍火力作掩護,一個班從正面攻,兩個班從側面攻,一個猛沖,連續攻佔兩幢民房,以傷亡5人的代價打死打傷十幾個日軍,硬是把日軍趕出了村子。散落在曠野的日軍像受了驚的羊群,四處逃散。11時半,除100多個日軍逃回潞城之外,1400多日軍被消滅,還俘虜8人,繳獲長短槍550余支。第129師傷亡240余人。
神頭嶺伏擊戰是八路軍繼平型關、廣陽伏擊戰后進行的又一次較大規模的殲滅戰。日本隨軍記者也不得不稱此戰是八路軍第129師的“典型游擊戰術”。劉伯承對神頭嶺的伏擊戰術作了精辟的分析:“這次採用‘吸打敵援’的戰術。襲擊黎城駐守之敵,以吸引涉縣、潞城兩地敵人來援,在必經之路東、西黃須和神頭嶺予以伏擊。襲擊是手段,伏擊才是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