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密:張學良最為痛恨的一首詩

文/ 葉觀瀾
2012年11月27日08: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九一八事變爆發前,張學良因久吸鴉片,弄壞身子,正住在北平協和醫院療養。事變爆發當夜,張臨時出院陪著英國駐華大使夫婦,坐在一個包廂裡觀賞梅派京戲《宇宙鋒》。按理說國難當頭,陪人看戲也是不合時宜,但當晚演出系為遼西水災籌款,張學良出席應景自有道理。況有外國使節在側,兼有外事活動性質,更是張學良這位國民政府陸海空軍副司令、北方七省最高軍政長官的職份所在。由此足見當時張學良根本沒有時間與詩中所涉的三位女士演繹風流。

況且歷史也証明,三位女士中,影星胡蝶與張學良終生未謀一面。九一八事變發生時,胡蝶正在天津,一周后才為拍電影《自由之花》抵達北平。稍有嫌疑的是朱五與趙四兩人,但據張學良自己晚年口述,跟朱五小姐他連一句玩笑都未開過。至於趙四,兩人早在1926年便相識了,至九一八事變發生時,二人相處日久,即便親密厮守,也不應再作香艷故事來看。

論及馬張二人之間的私怨,歷史上好像確有其事。據張學良當年秘書惠德安回憶,九一八事變后不久,馬君武曾擔任過北平私立民國大學校長,由於辦學基金甚少,必須另外籌措經費維持。因張學良此前就有創辦東北大學和捐助大筆款項支持張伯苓先生主辦南開大學的故事在,馬君武便親自登門拜訪張學良,請其出錢助學,不料竟遭拒見。

盡管馬君武后來放軟身段,甚至不惜“低下勇武的頭顱”,在張的公寓外苦守一夜,成功逼迫張學良出來見他,但張學良最終還是以“現今軍事費用,已窮於籌措,先生所需經費,實在愛莫能助”為借口,當場回絕了馬君武。

至於素來好交朋友、出手闊綽的張學良當時為何拒見馬君武,惠德安說那是因為當時張的身體不好,加之東北局勢緊張。言外之意,張無心搭理閑人。

但以馬君武一貫的行事風格,若非傾心教育,讓他低頭求人幾乎沒有可能。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一生都是人求他,唯有辦學他求人。因此,他對張學良因惱生怨。

晚年的張學良對唐德剛(歷史學家,著有《張學良口述歷史》)就曾不止一次地提及這首詩:

——“這首詩我最恨了,我跟她(朱五)不僅沒有任何關系,我都沒跟她(朱五)開過一句玩笑!”

——“到底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我張學良如有賣國的行為,你們就是將我的頭顱割下,我也是情願的。”

看來在張心裡,這首詩不僅傷害了他,而且冤枉了他,使他終生背負賣國的惡名。

(文章源自《文史博覽》2012年第3期)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