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面對復雜問題,能夠根據自己的才識和經驗作出正確判斷並提出決策意見,以利問題的妥善解決,是一位優秀領導干部應該具備的能力。陳雲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時期,都擔負著重要的領導職責,在一些緊要關頭,他所思考並提出的決策建議,往往能起到扭轉局面的作用。“慎重決策”、“多謀善斷”、“處理麻煩問題的能手”,這些都是人們對陳雲的贊賞和評價,毛澤東也曾稱贊其“能”。
科學的決策需要對各種意見進行分析和比較,是辯証綜合的產物。在決策工作中,陳雲十分看重不同的意見和反對的意見,認為有“唱對台戲”的不同意見、反對意見,有這種“反對派”站在面前,對於“慎重決策”、“科學決策”很有好處。
1956年,在我國私營工商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出現了一些急躁冒進情緒,影響了私營工商業者的生產積極性。為了糾正這種錯誤傾向,國務院有關部門計劃於5月6日召開工商界座談會,征求意見。5月2日,陳雲特意找來相關部門人員,討論座談會的開法。針對有些人不願同資本家打交道,“一怕右傾,二怕麻煩”的想法,陳雲在會上著重講了為什麼要和資本家打交道,以及如何打交道的問題。他特意引述毛澤東的話並加以發揮:“主席、中央說,今后每項工作中都要有一批人唱對台戲,侯寶林說相聲就是兩個人。矛盾統一,事物才有發展,‘兩個萬歲’。我不知道業務部門的同志是否贊成,有反對派督促我們有好處。蘇聯沒有反對派,什麼事共產黨說了算,結果吃了虧。哪個地方、部門有爭論,哪裡就出真理﹔反之,沒有爭論,大致要出毛病。”陳雲還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明聽取反對意見的重要性:“我從1944年起做財經工作,時間不比你們長,缺點不比你們少,主要是隻找自己業務部門開會,偏聽一面,現在証明這是不行了。”正是強調了要聽取“反對派”的意見,后來在工商界座談會上,“中央和地方的各專業公司在各級工商業部門領導下,組織業務改進委員會,吸收資方人員參加”,成為中央採取的五條措施之一。對於吸收資方人員參加企業生產和管理的好處,陳雲在1956年7月21日召開的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商業、農產品採購廳局長和供銷合作社主任會議上作了說明。他認為,這樣做一是把資本家拉進來“唱對台戲”,二是可以利用資本家的長處。
在決策中,為什麼需要“反對派”唱對台戲呢?陳雲解釋說:發現錯誤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找各方面的人來開會。把資本家請來當“反對派”,同我們“抬杠”,越“抬杠”工作就可能做得越好。他還認為,“這些敲鑼打鼓的‘反對派’,世界上是少有的,為什麼我們不要呢?”一個人看問題的眼光總是有局限的,集思廣益,才能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特別是通過不同意見的辯論、交鋒,能使人們對事情和問題的認識比較全面和准確,作出的決策也才能比較科學和有效。因此陳雲認為,對於提出不同意見的人,決不要生氣,“他們的意見,對的或者錯的,都有益處”。
1957年,針對一些部門的領導整日忙於具體的事務性工作,缺乏政治眼光和辯証思維的問題,陳雲以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通過與各種錯誤觀點進行斗爭,吸收其合理成分形成持久戰的思想為例,教育大家說:“人們認識事物,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個反復的過程。這裡重要的,是找‘反對派’”。“反對派”的意見,是從另一角度看待問題。這種反對意見,如果是對的,就可以豐富決策的科學性﹔如果是錯的,更突顯所要制定的政策的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