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網友園地

安徽金家寨曾兩次解放,兩次易名

喻林源
2012年11月28日14: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史頻道“網友園地”欄目向全國網友征稿>>>征稿形式與要求】

1929年立夏節起義前后的金家寨一角

金家寨鎮,又名金寨鎮,自古即為大別山區的一重要軍事要沖。1932年間,易名為立煌縣,金家寨鎮為縣治所在。抗戰期間,金家寨曾為安徽省臨時省會駐地,直至1945年省會遷到合肥。解放戰爭時期,金家寨鎮曾兩獲解放,金寨縣也兩易其名。

金家寨的第一次解放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從戰略全局考量,准備“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徹底破環國民黨將戰爭繼續引向解放區,進一步破壞和消耗解放區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戰略方針”。為實現這一戰略部署,毛澤東於7月23日親自起草了一份“AAA”級(最緊急與最秘密等級)電報,指示劉鄧“下決心不要后方,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劉鄧在充分理解毛澤東的戰略考量后,在接連克服隴海鐵路、黃泛區、沙河、汝河、淮河以及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等重重困難之后,到達大別山北麓。隨即電示所屬3縱隊“應迅速攻佔立煌”,以便向皖西地區實行戰略展開。

8月31日,3縱8旅在縱隊副司令員鄭國仲和旅長馬忠全、政治委員盧楠樵率領下抵達金家寨的史河北岸。時金家寨城內駐有國民黨安徽省保安團第4總隊、立煌縣自衛大隊400多人和國民黨第46師188旅564團的兩個營。為迅速攻克皖西重要門戶金家寨,進軍皖西,8旅旅部召開作戰會議進行部署。會議期間,3縱司令員陳錫聯來電傳達劉伯承、鄧小平指示,要求8旅 “勇猛頑強,首戰必勝,力求全殲,堅決打好這一仗”。

9月1日拂曉,8旅向敵發起全面攻擊。24團將敵包公祠以西高地碉堡大部佔領,並繼續向西進展。22團在攻佔了櫻桃灣以西高地的碉堡后,繼續向東南進展。戰至下午1時,守敵大部被殲,殘敵被壓縮在包公祠及部分碉堡內。9月2日上午8時,8旅再度總攻,以山炮向敵碉堡抵近射擊,將敵碉堡全部摧毀。守敵四處潰逃。敵564團團長陳鐵漢率部分殘敵,據壕溝死守,1小時后全部被殲。上午10時,戰斗全部結束,皖西立煌縣城金家寨光復,全殲守敵第46師564團和省保安第四總隊及縣自衛大隊共1000多人,繳獲步槍400多支、輕重機槍50多挺、大小炮10多門,敵團長陳鐵漢被擊斃。立煌縣縣長李宣乘亂逃跑,22團追到蓮花山下棺材溝,將其生俘。

金家寨解放后,隨3縱南下的部分太行干部,遵照中原局指示,於9月4日組成了中共金寨縣委和縣民主政府,由白濤任縣委書記兼縣長,余光任縣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白魯克任宣傳部長等。不久縣委接到上級指示,要求白濤等少數同志繼續留在金家寨,其他大部分同志調往新區開展工作。之后,中原局指示隨2縱南下的一批冀南干部,從潢川經商城、飛旗山、湯家匯到達金家寨與白濤等匯合,重建中共金寨縣委和縣民主政府,由張延積任縣委書記、白濤任副書記兼縣長、張健三任組織部長等。新的縣委、縣政府認為立煌縣名原是國民黨為表彰剿共將領衛立煌而命名的,現在立煌縣已經解放,人民已當家作主,縣名應當更改。經白濤提議,將立煌縣改名為金寨縣,請示上級獲允,即由白濤親自撰寫縣名更改布告,張貼全縣。自此,“金寨縣”載入歷史史冊。

(責編:孫琳、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