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兩次與毛主席碰杯喝酒農民勞模魏名標

郝雪廷
2012年11月29日08: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52年9月30日毛澤東發給魏名標參加國慶招待會的請柬

魏名標

抗日戰爭以來,武鄉是一個頗有影響的縣份。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裡駐扎過八路軍總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師師部等高級領導機關,一度成為指揮華北抗戰的中心。武鄉也是太行區四個實驗縣之一,不僅在捐糧捐款、參軍參戰、支援八路軍方面作出巨大貢獻,而且在減租減息、土地改革、組織互助組的工作中也卓有成效。新中國成立后,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大潮,武鄉曾經涌現出好幾個農業合作化的先進典型,以及帶頭興辦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勞動模范,魏名標就是其中之一。

發起組織了最早的互助組

魏名標,1916年出生於武鄉縣棗煙村一個貧農家庭。因家境貧窮,他從12歲起給地主放羊,1933年就在哥哥魏名揚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積極參加中共武鄉縣委組織的農民“五抗”運動。

抗日戰爭爆發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八路軍總部以及一二九師、決死隊挺進晉東南,建立了太行抗日根據地。魏名標一面帶領本村農民發展生產,一面組織民兵配合人民軍隊抗擊侵華日軍的“掃蕩”,並先后擔任了村農救會秘書、治安主任、武委會主任等。1940年3月,中共武鄉縣委、縣抗日政府在小活庄村召開春耕生產動員大會,並提出了“減租減息,參軍參戰,生產自救”的三大任務,宣傳貫徹了黨的勞動政策,號召組織勞武結合的變工互助。

會后,魏名標就在棗煙村帶頭組織“勞武結合”的變工隊,變工互助,共渡難關,積極帶領群眾開展減租減息、大生產運動。他與樹辛村的李馬保、韓壁村的王海成等成為發起組織最早的一批變工互助組。這些互助組不僅在農業生產勞動方面以變工的形式進行生產互助,而且也採取了勞武結合方式,即田間勞動和對敵斗爭相結合,發展生產,渡過災荒,使參軍、參戰和支援前線都不耽誤。從1941年到1943年兩年多的時間裡,魏名標組織民兵參戰隊先后參加了10余次反“掃蕩”戰斗。特別是在1942年2月,日軍偷襲武鄉大有鎮,對我太行三分區機關進行包圍,魏名標與村裡民兵積極參戰,抬傷員送彈藥,還參加了戰斗,為保衛軍分區機關作出了貢獻。

棗煙村的變工互助組不僅受到縣委的表彰,太行三地委還大力推廣了他們的經驗。1946年5月、8月,中共武鄉縣委兩次在棗煙村召開會議,表彰棗煙等村在農業互助方面的成績,總結交流農民勞動互助的經驗,研究進一步推動農業勞動互助工作的措施。土改運動開始后,棗煙村又成為土改試點村,為了搞好這項工作,魏名標提出了“備足勝利糧,人人要立功”的口號,採取統一勞力、分工突擊的辦法,使春耕生產走在全區的前列,華北《人民日報》曾作了大幅報道。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