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以小見大 雅俗共賞——讀《黨代會現場:99個歷史深處的細節》

方城
2012年11月29日09: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共黨史研究》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李穎的新著《黨代會現場:99個歷史深處的細節》(黨建讀物出版社,2012年),不僅是一部妙趣橫生的中共黨代會史,而且是一部視角獨特的中共簡史。通過細節反映會議,所以妙趣橫生﹔通過會議反映歷史,所以視角獨特。可以想見,作者在諸多方面下了足夠的功夫,才能使本書以小見大、雅俗共賞,成為一部可讀性很強的學術專著。

第一,堅持具體真實與歷史真實相統一。毫無疑義,歷史學第一位的任務是求真,因為隻有求真——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才能求是——揭示歷史的本質規律。而真實是分層次的。對歷史而言,真實即分為具體真實和歷史真實兩個層次。具體真實即歷史上實際存在的人和事,亦即現象的真實﹔歷史真實即經過歷史學家選擇提煉過的體現歷史規律的真實,亦即本質的真實。一般來說,現象是本質的反映,但不是所有現象都能夠反映本質的。所以,歷史學的求真,必須堅持具體真實與歷史真實的統一。作者寫作本書的初衷,正如其在引言中所說:是想“告訴人們一些以前不知道或沒注意到的細節”,“使讀者能在輕鬆的閱讀中,對整個黨代會有一個比較立體全面的感知”。所以,在問題和細節的選擇上,作者堅持了五條標准:“第一,能引起閱讀者的好奇心﹔第二,不能太過寬泛或者太過具體,最好是看似不大的題目卻蘊涵較重大歷史意義和包含較大信息量﹔第三,不能僅僅局限於黨代會本身,還要包括會議背景、后果等相關延伸內容﹔第四,每次黨代會的幾個問題,要體現出這次黨代會的主要特點和鮮明特色﹔第五,17次黨代會的99個問題,每個都能獨立成篇,全部串在一起,又基本能做到首尾相連,環環相扣,大致勾勒出一部中國共產黨發展簡史。”作者選取的這99個歷史細節,全部是能夠反映歷史本質的現象。這就為本書最終能以這些細節客觀反映中共歷史的主題、主線和本質、主流提供了前提。在突出這些細節的同時,作者還在每章前設置一段概述,簡要介紹本次黨代會的概況、貢獻和歷史地位,便於讀者對本次黨代會的整體把握,從而實現了具體真實與歷史真實相統一的初衷。

第二,堅持以嚴肅的學術性為基礎。本書的價值,首先在於其嚴肅的學術性。作者在寫作本書時,為自己規定了兩條原則,這就是“堅持用事實說話,立足原始檔案資料,體現最新黨史研究成果﹔同時,抱著與讀者共同探討問題的心態,能解讀多少就解讀多少,能說到什麼程度就說到什麼程度”。這兩條原則,在書中化作了具體的成果。讀者僅從正文的188條腳注,已經可以看出作者嚴肅的學術態度。這些注釋中,大量是史料出處,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鮮為人知的新史料。還有部分注釋是考証性說明,如一大閉幕日期、三大代表人數。這種考証不僅在注釋中有,在正文中也不鮮見。比如第12節“個人回憶與檔案記載相左——毛澤東是否參加了二大仍是個謎”,就是一篇興味盎然的考証文字。作者列舉了有關這一事件的所有史料,並對這些史料進行了中肯的分析評述。但是,最終以“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研究考証”作結。這種看似沒有結論的考証,實現了作者“能解讀多少就解讀多少,能說到什麼程度就說到什麼程度”的承諾,滲透的是作者真誠的學術良知。除此之外,作者還吸取了學術界大量研究成果尤其是最新研究成果,

這也是本書能既有很高的學術含量又令人耳目一新的重要原因。本書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學術品位,與作者的學術修養和研究積累是密切相關的。作者寫作這本書大約用了一年時間。此前10年,她編輯出版了80萬字的《從一大到十六大》一書。此前5年,她更牽頭組織撰寫出版16卷本200萬字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史叢書》(其中她本人撰寫兩本)和編輯出版《從一大到十七大》一書。其間,還發表近20篇有關黨代會的文章。真可謂十年磨一劍,功到自然成!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