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讀《二十四史》24年 手不釋卷

徐中遠
2012年12月03日08: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五是有重點、有選擇地讀,重點部分反反復復讀。這部史書,毛澤東是通讀過的。但書中的人物志、紀、傳部分是他閱讀的重點。許多紀、傳他是讀過多遍的,讀得多、批注得多、批畫得多。許多人物傳記至少讀過五遍以上,例如,《南史》韋睿傳、《新唐書》徐有功傳和馬周傳、《后漢書》光武帝紀等等,這些傳記、帝紀部分,毛澤東不知反復讀過多少遍。

六是閱讀的視角多。這是毛澤東讀書的一大特點。《二十四史》是史書,但毛澤東能從政治的視角去讀,從政策和策略的視角去讀,從戰略和戰術的視角去讀,從外交的視角去讀,從組織工作選人用人的視角去讀,從生產生活的視角去讀,從民族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視角去讀,等等。因為毛澤東讀《二十四史》的視角多,所以,他越讀越有興趣,常讀常新。

七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書對比、對照著讀。《前漢書》和《后漢書》、《舊唐書》和《新唐書》、《南史》和《北史》等,他都經常對比著讀,從對同一個歷史人物、同一個歷史事件的不同記述、評價中考察歷史的真相,考察哪種史書寫得更真實些、更好些。例如,他讀了《前漢書》和《后漢書》之后寫下批注文字:“《后漢書》寫的不壞,許多篇章,勝於《前漢書》。”他把《南史》和《北史》與《舊唐書》相比較,認為:“《南史》《北史》的作者李延壽有傾向統一的思想,比《舊唐書》更好些。”

八是人到哪裡,把《二十四史》帶到哪裡。在火車上,在飛機上,去外地視察工作、參加會議、調查研究,他都要帶上《二十四史》,有空就讀,書隨人走,人不離書。

毛澤東的讀書精神和學習方法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如今,他在書上寫下的批注文字,留下的種種批畫符號,成了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本刊編輯部摘自《光明日報》)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