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新營
2012年12月04日08: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第二次下放洛陽的日子
1974年12月21日,在長沙休養的毛澤東對小說《劉志丹》一案作了批示:“此案審查已久,不必再拖了,建議宣布釋放,免於追究。”但由於有過去康生主持的專案組的“結論”,加上“四人幫”從中作梗,習仲勛的所謂“反黨問題”仍然沒有結論。直到1975年5月,在周恩來的關心下,才決定對習仲勛解除“監護”,仍然按“文化大革命”前的組織處理決定,以領導干部的身份再次下放到洛陽。這次去洛陽,習仲勛被安置在耐火材料廠的職工宿舍區。組織上決定派習仲勛的夫人齊心、女兒橋橋跟他一同去洛陽。隨后女兒安安也從山西太原北郊區醫院調到耐火材料廠醫院當醫生,和父母住在一起。習仲勛在這裡度過了三年的時光。
此時的習仲勛已經年愈花甲,由於在單間房裡被關押了近8年的時間,使得他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摧殘,因此恢復身體健康是他所面臨的第一項任務。解除“監護”,告別了斗室,能夠自由活動,又能遠離政治風浪迭起的北京,習仲勛的心情好多了。尤其讓他舒心的是,在這裡,他能夠和群眾生活在一起,在同群眾的交往中感受到了溫暖,心靈得到了莫大的慰藉。
為了早日恢復健康,習仲勛總是利用一切條件鍛煉身體。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天氣,他每天都是早早起床,走到城郊散步,一走就是兩個小時。上午經常和工人一同在浴池洗澡,然后讀書看報,下午又到郊區水庫散步。時間長了,他和看護水庫的鄧老頭兒及郊區的農民交上了朋友。他經常去看望這些新交的朋友,途中還會與小山坡邊的放羊娃聊上幾句。每每大家湊到一起的時候,習仲勛和他們總是談笑風生,好像有說不完的話。這裡空氣好,環境好,又清靜,還能和一些農民朋友說笑談天,習仲勛的身體逐漸恢復起來。
在習仲勛下放期間,耐火材料廠總是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解決他及家人的困難。1975年夏,在陝北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並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的習近平被推薦讀清華大學,清華大學負責到當地招生的工作人員不敢做主。當時,洛陽耐火材料廠給開了個“土証明”:“習仲勛同志屬內部矛盾,不影響子女升學就業。”最后,習近平如願以償被清華大學錄取。習仲勛在耐火材料廠居住期間,廠裡不收其水電費、房租費,但習仲勛離開廠裡后,夫人齊心和秘書專程到廠行政科補交了居住期間的房租費、水電費。
在耐火材料廠,鄰居們對習仲勛生活上的勤儉節約記憶猶新。有一次習仲勛和鄰居郭風桐喝酒,不小心把一顆花生米掉到地上,他很快撿起來,吹了一下,就吃了,並告訴鄰居:“這可是個好東西,過去哪能吃上這個!”習仲勛還喜歡到郊外挖野蒜苗、野韭菜,回家涼拌吃。盡管當時經濟條件不太好,但是對於群眾的生活疾苦習仲勛卻始終裝在心裡。一次他拿著一張1O元錢的票子買了一點雞蛋,看到賣雞蛋的農村大嫂生活困難,心裡十分難過,堅持不讓找錢。
下放期間,習仲勛與耐火材料廠的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到職工家裡吃紅薯面做的饸饹條,也請職工到自己家裡吃便飯,大家來來往往就像一家人一樣。他也非常關心下一代的成長,經常給孩子們講故事,帶著孩子們上街買東西吃。習仲勛家裡沒有保姆,有時街坊鄰居就幫著做飯﹔鄰居到習家裡串門,看到衛生間裡的設施壞了,就主動幫著修好。當發現習仲勛的子女因往返看望父親缺少路費時,廠裡的工人師傅們默默地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資主動借錢給習仲勛。習仲勛離開耐火材料廠以后,曾多次邀請廠裡職工到他家裡做客。老鄰居李金海曾帶著一些小米、綠豆到北京去看望習仲勛,習仲勛和家人熱情接待,親自陪著吃飯,並留他在家裡住了一晚。習仲勛對普通群眾的深厚情意深深地印在了耐火材料廠職工的心裡。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