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葛其20歲時便裝照
1941 年12 月23 日, 中、英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后方,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這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范,也是中日甲午戰爭以后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從中國遠征軍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 年零3 個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 余萬,傷亡接近20 萬。原籍江蘇海安、后入加拿大籍現已93歲高齡的葛其,通過兒子葛浩然向筆者轉述了他在中國遠征軍的點滴回憶。
出國遠征
盧溝橋事變后不久,上海遭到日軍進攻,時局緊張。當時我已從江蘇省警官學校提前畢業,在南京麒麟門任警長。沒多久,南京也吃緊,國民政府已西遷重慶,南京外圍無工事防守,敵人長驅直入。我們聽到槍炮聲,才知道敵人已到,乃急向西逃,在長江邊找到一隻船,渡江到浦鎮。來到鎮上,遠望南京大火熊熊,半天黑煙,炮聲隆隆,知道敵已進城。當我們吃完飯去找床位時,忽然聽到槍聲,有人大叫鬼子來了! 於是人人爭相逃命。我們一因單身,二因年輕力壯,受過軍訓,跑得快,很快到了安徽省鳳陽縣。正巧有一列火車放氣開動,我們就爬上車頂,向北飛馳。那時已是初冬,還穿著單衣,既危險,又飢餓,風吹刺骨,吃足了苦頭!我們一行六人輾轉到鄭州、西安,將近一個月。大家都認定,必須投軍殺敵,先救國家危亡,然后才有個人安全。適逢在淞滬作戰多次負傷的孫立人將軍招考干部,建立新的稅警總團,我們六人聯袂報名赴考,全被錄取。我們先到湖南長沙岳麓山清華大學受訓5 個月,又行軍到貴州都勻繼續訓練。不久又行軍到雲南曲靖。到1940 年, 沿海各省全為敵佔,中國對外交通盡遭堵塞﹔軍民物資短缺嚴重,一滴汽油一滴血,一個戰斗兵隻發10 粒子彈。日軍為全面堵塞中國對外通道,逼迫中國求和投降,所以又侵佔越南,還想進軍緬甸,以堵塞我國當時唯一仍能通行的西南通道。
進駐皇宮
1941 年,歐戰正急。英國全力保衛英倫三島,駐防緬甸的英軍隻有一個軍團,乃要求中國出兵相助。為保衛這唯一的對外通道,我國組成“中國遠征軍”入緬。先是以精銳的機械化第五軍為主,並議定以鐵道為分界,英軍防守右側、中國軍隊防守左側。不久仰光失守,英軍節節后退,中國遠征軍亦擋不往敵人進攻,重要的據點同古失守。就在此時,我們稅警總團改番號為新三十八師,緊急出國助戰。我師集中了所有汽車,行駛了一天一夜,經過畹町、臘戍,到達緬甸的舊皇城曼德勒,師長孫立人被任命為城防司令。那時我任特務連長,負責皇宮(師部所在)內的警衛。也能住進皇宮周邊英國殖民者當時修建的花園別墅,房內有吊風扇、抽水馬桶、大浴盆、冷熱水、彈簧床,雪櫃內有汽水啤酒,生鮮果蔬。這是我第一次享受到現代化生活,算是開了洋葷!曼德勒地處熱帶,物產豐富,家家戶戶門前都有小花園,種了各種花樹。此時正是5 月花開的時節,卻都枯萎了,街上行人很少。詢問印度店主,才知英國人統治緬甸100 多年,把緬甸人當作奴隸,現在緬甸人要起來鬧革命,甚至幫助日軍,中國叫他們漢奸,見到就捉住審查,他們都早已上山躲了起來,因此街上不見一人。有一天,一緬甸人來我駐地,經翻譯得知他是緬甸人革命黨的領導,名叫宇努,此人后來成為緬甸獨立時的第一任總統。我對他同情敬佩,客氣地招待,並帶他去見孫立人將軍。兩人都懂英語,直接交談。孫勸他不要幫助日本人,日本人更壞,並舉例說英人統治印度、緬甸,大官是英人,小官還都是印度人和緬甸人﹔日本統治韓國、滿洲,從上到下,全是日本人,連鄉鎮長、小學校長,也都是日本人。日本統治更加殘酷!最后二人達成協議:“戰后(打勝日本)中國全力幫助緬甸獨立自主,宇努要號召緬甸人不再與中國軍隊為敵,不再幫助日本人。”宇努告別時,還贈給我一塊小金牌(英金幣)作紀念,我收藏至今。
【相關閱讀】
《中國遠征軍》:不能忘卻的記憶
探訪最后的中國遠征軍:老兵回家之路走得太漫長
一位抗日遠征軍老兵的最后願望 死有所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