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以中國人名命名警察局
進入21世紀,人們發現,在世界各地的角落都可能與中國名字不期而遇。2001年9月,阿根廷中部重鎮科爾多瓦市西北一個新市區被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街”。科爾多瓦市市長坎梅拉特這樣解釋取名的緣由:“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舉世聞名,這裡是本市一個建設中的新區,把這條大街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街’,是因為我們希望這裡的建設速度像中國一樣快。”2005年6月26日,國際禁毒日這一天,美國紐約市將紐約曼哈頓的一段東百老匯街命名為“林則徐路”,這附近還有一個林則徐廣場,矗立著林則徐的銅像。
2008年,在非洲國家蘇丹還出現了一個以中國維和警察名字命名的警察局----東興警察局。這背后又有什麼典故呢?原來,在蘇丹瓦烏警察局執行任務期間,來自中國江蘇徐州的維和警察孫東興用自己的積蓄和維和補助,為當地幾近廢棄的警察局修理了房屋。為表達對孫東興無私幫助的感激,蘇丹的西巴爾嘎扎州警察廳決定以他的名字命名警察局。聯合國維和警察總部參謀長羅莎女士評價說,對東興警察局而言,“東興”已經不再只是一個人的名字,它代表了聯合國。
中國名字成了回國的禮物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逐步提高,熱愛中國文化的老外們開始給自己取中文名字,讓漢字為自己增添一抹東方韻味。外國人取中文名之風從各國駐華使節開始。如中美建交之后美國的第二任駐華大使就有了中文名“恆安石”,包括后來的芮效儉、李潔明,以及去年由奧巴馬提名、精通中文的洪培博。
中國作為最大的新興經濟體,市場地位日益重要。有人說,入鄉隨俗取個中文名是在中國經商所必需的,跨國公司外籍高層的中文譯名往往蘊含著美好的本土化願景。幾乎所有跨國公司中國區總裁現在都有自己的中文名。如麥當勞的前任總裁施樂生、通用電氣的羅邦民、路虎的狄思豪。合資企業中錄華納的總裁Tony Vaughan,中文名沒有音譯為“范東尼”,而是譯得更中國化----“方東林”。他說,希望公司業務如東方的樹林,愈發茂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普通外國人也愛上了中國名字。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后,許多回國的外國運動員在帶回獎牌榮譽的同時,也帶回了另一種中國紀念品----有350位運動員給自己和家人起了中文名。有些外國健兒為了在賽場上取得好成績,還給自己直白地起了“王奪金”“康吉祥”“張高興”“馬福來”這樣的名字。上海世博會期間,老外又一次掀起了取中文名熱潮。米可 普斯汀是一位金發碧眼的歐洲人,給自己起了一個儒雅的中文名字:溥明睿。這位上海世博會芬蘭政府副總代表是一位“中國通”。他從王昌齡的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中得到靈感,給芬蘭館取了“冰壺”的名字。西班牙館紀念品商店經理王西虎對自己的名字很是得意。他說:“我叫王西虎,‘王’是王者的意思,‘西’是西班牙,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我是一頭來自西班牙的老虎’!”
看來,當看到一個司空見慣的中文名字時,可不能想當然地以為名字的主人就是個中國人。或許擁有這個名字的,是一個走過“杜甫街”,穿過“毛澤東大道”,宣稱“我叫李高興”的地道老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