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在清流林畬“詒燕第”居住情況考証

●劉善柱  溫文梅  劉光軍
2012年12月21日15: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第三,根據時任紅4軍11師政治部宣傳委員、后任江西農學院院長的吳德華回憶,吳德華當時在2縱隊,即跟毛澤東走的。1979年2月26日,明溪縣調查組採訪吳德華時,他回憶說:“我是一九二八年參加革命,今年七十四歲,當時我在二縱隊后轉四縱隊。”“古田會議后,我們從連城到清流(院子裡是大石板),在那裡住了幾個晚上,到歸化縣城住了一個晚上。”“我在二縱隊時縱隊長是伍中豪,后來是曾仕誠,黨代表是羅瑞卿。”〔5〕吳德華他們“在清流住了幾個晚上”,“幾個晚上”通常是指三天以上,按分析應該就是1月10日至16日這幾天。

第四,從林畬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判斷,到達林畬時毛澤東率領的部隊需要休整,林畬位於整個行軍路線的中心點(距古田和東韶各約300華裡),是紅軍由北向行軍路線改為取道西北方向的轉折點。在當時供給條件下,紅軍單兵除攜帶武器外,所帶給養一般僅可維持5至6天,一旦給養用盡,需就地籌備。從時間節點分析,紅4軍2縱隊1月7日從古田協成店出發,到清流時按常規,隨隊所帶給養已經所剩無幾。而林畬盆地當時已有居民4000余人,人口稠密,物產豐饒,再加之林畬當時為將樂、明溪進入閩西的必經之地,商旅行賈不絕於途,工商業發達,是清流東北部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為紅軍部隊做短期休整、籌集物質給養提供了必要條件。同時,相對封閉的地形條件亦為紅軍休整時的防御與保衛工作帶來便利。

據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清流縣黨史辦工作人員到當地走訪老同志和查找資料分析,毛澤東在林畬的活動主要是:

1、部隊休整,籌集軍餉。在經過連續幾天的急行軍后,紅軍戰士的體力嚴重消耗,加上原本就補給不足,因此,在林畬進行休整補給成了一個必須的行為。林畬鄉是個小盆地,村落比較集中,有多處寬敞的家廟等公用建筑,附近有一座小山峰,山上建有仁壽寺,山腳是一個可容納二三百人的溶洞(1931年后成為紅軍醫院),水源近,四周又有眾多低矮的山坡地,物產豐富,群眾基礎好,非常適合部隊休整。毛澤東指揮紅4軍第2縱隊在這裡休整、籌集補給,為下一步行動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得知朱德部隊已向江西進發后,毛澤東即率領部隊選擇了最近的路線——歸化和林畬交界的蓋洋進入寧化泉上、泉下、水茜、安遠,以期盡快和朱德部隊會師。

2、開展政治宣傳,發動群眾。第2縱隊到達林畬后,做了大量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和武裝群眾的工作,張貼布告,書寫紅軍標語,召開農民座談會、群眾大會,宣傳紅軍宗旨和革命道理。至今,林畬各村還留有多處紅軍標語遺址,在毛澤東舊居的中左廂房壁上保存有清晰的“紅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農民起來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勾結童子兵的民團!”等標語。蕭克回憶說:“當時,到了一個地方,毛主席、朱總司令是不會放過機會的,是要開大會,要講話的。”吳德華在訪談錄中也說到:“一到就做宣傳工作,到處寫標語,連學校桌子底下都寫。”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