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廷玉
2013年01月08日07: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3、徐向前指揮紅四方面軍發起儀南、營渠、宣達三次進攻戰役,取得的重大勝利,使川陝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
1933年8月,當敵人新的圍攻尚未准備就緒,處於戰略守勢的時候,徐向前和紅四方面軍總部採取依托根據地由北向南,各個擊破,全面推進的對敵作戰方針,發起外線進攻, 從1933年8月中旬至10月底,徐向前指揮紅四方面軍連續發起了儀南、營渠、宣達三次進攻戰役。
三次進攻戰役歷時兩個半月,先后殲敵近2萬人,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川軍各部隊,鼓舞了根據地的群眾。川陝革命根據地擴大到東起城口近郊,西抵嘉陵江沿岸,南至營山、達縣,北至陝西鎮巴、寧強的廣大地區,面積達到4.2萬余平方公裡,人口約五百萬。紅軍由入川時的1.4萬人發展到8萬余人。川陝革命根據地進入了全盛時期。
4、徐向前指揮部隊反擊國民黨軍六路圍攻,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川陝革命根據地。
紅四方面軍連續取得外線進攻的勝利,威震全川。四川各軍閥聯合起來,一致對付紅軍。1933年11月,國民黨川軍集中了110多個團、約20萬人的兵力,對川陝革命根據地發動了“六路圍攻”。
面對川軍的大規模圍攻,徐向前指揮紅四方面軍採取收緊陣地、節節抗擊、待機反攻、重點突破的作戰方針,與敵鏖戰10個月之久,最終打破了敵人氣勢洶洶的“六路圍攻”,取得了殲敵8萬余人的重大勝利。
至此,北起廣元、南至閬中的嘉陵江東岸地區基本被紅軍佔領,川陝革命根據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作用。正如毛澤東1934年1月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所評價的那樣:“川陝蘇區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大區域,川陝蘇區有地理上、富源上、戰略上和社會條件上的許多優勢,川陝蘇區是揚子江南北兩岸和中國南北兩部間蘇維埃革命發展的橋梁,川陝蘇區在爭取蘇維埃新中國偉大戰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意義和作用。”①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長征中會師后,7月,徐向前在蘆花見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毛澤東高度評價了徐向前在指揮紅四方面軍在創建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發揮的主要作用。毛澤東說:你指揮紅四方面軍這些年來成績很大,創造了兩個大蘇區,打了好多大勝仗!毛澤東還代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授予徐向前一枚紅旗勛章。因為當時作戰忙,徐向前未能參加1933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這枚勛章一直保存著。長征途中,毛澤東才將其授予徐向前。徐向前激動地接過勛章。徐向前后來回憶說:“這不是給我個人的榮譽,而是對英勇奮戰的紅四方面軍全體指戰員的高度評價和褒獎。”②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