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名不僅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還是中國第一位留法的女博士。當時與她先后去法國勤工儉學的女學生有名有姓可查考的就有40余人,而取得博士學位的唯有她一位。這不僅是二十世紀中國留學史上閃光的一筆,更是中華女性的驕傲和榮譽。
張若名一生的中法文著近百萬字,在法語教學領域培養大量人才,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1920年2月13日,赴法勤工儉學的張若名到達法國馬賽港。
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北京語言學院的盛成教授回憶,他在五四運動時就跟周恩來、郭隆真熟悉了。周恩來、郭隆真、張若名到達法國裡昂后,他去看望他們時,周恩來托他將張若名、郭隆真帶到蒙白裡去跟他學習法語。盛老先生講,從1921年1月2日起,他開始教張若名、郭隆真學法語。最初每日上午教兩小時課,后改為每周教兩次,到1921年暑假后,郭隆真的法語改由張若名直接教她。盛感慨地說,張若名堪稱“女中豪杰”。
1924年10月,張若名在法國參議員於格儒遺孀碧細女士的資助下,進入法國裡昂中法大學學習。在裡昂中法大學聽課學習期間,張若名在取得幾門學科合格証書后,自1927年10月起開始享受官費留學待遇。
1928年,二十六歲的張若名在裡昂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於賽貢教授。張若名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法國文學史和文藝理論。1929年,她以法國著名作家安德烈·紀德為研究對象,博士論文的題目是《紀德的態度》。
安德烈·紀德因小說《判道者》在上世紀初曾引起過歐美文壇爭議,但以寫自我克制為主題的小說《窄門》卻獲得成功。以后又因小說《偽幣制造者》的發表而引起很大的轟動。10多年以后的1947年,紀德成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盛成教授說,張若名是紀德的伯樂。
此時,張若名為紀德的作品中通篇閃爍的純潔、誠實、自然和優雅的文字所吸引,把自己的全部熱情和才能用於研究之中,從紀德的個性、作品、心理、情感等方面進行剖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