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鄧小平時代》作者:一些美國人擔心中國強大

2013年01月20日14:05   來源:中國僑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鄧小平為何不回故鄉?為全國工作 不想特別幫助家鄉

在當天的現場答問環節,有讀者提問,鄧小平為何一直沒有回家鄉四川廣安縣。傅高義回答說,自己去過廣安兩次,也問了很多當地人。按照他們的回答,鄧小平之所以不回家鄉,是想表示自己不會特別支持某個地方,比如家鄉,而是在為全國工作。

最大難題:鄧小平沒筆記不愛說話

談到寫作本書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傅高義認為:“最大的難題是(不容易弄清)鄧小平自己想什麼,他沒有筆記。”

在傅高義看來,鄧小平早期參加過地下工作,基本沒有把事情寫出來,也沒有日記。他還不愛說話,所以很難了解他腦子裡怎麼想的。隻能通過了解當時的環境,結合他的行動來猜測。

在回答“書中哪一章曾反復修改時”,傅高義表示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給譯者馮克利添了很大麻煩。即便在寄給他書稿之后,自己還會繼續學習和修改。這其中最難的自然是結論部分,導言部分也修改了很多次。

美國人如何看中國?心理復雜 擔心中國有威脅

傅高義曾不止一次表示,自己創作的初衷是為了讓美國人更了解中國。當被問及美國人如何看待中國時,他回答說,美國人對中國有復雜的心理。一方面,美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經濟大國,要是被別的國家超過,會不會有問題?另一方面,美國的失業問題比以前嚴重。一些美國人認為,是中國商品的涌入,令兩國貿易產生不平衡,從而導致了嚴重的失業問題。“我認為這不是真實的情況”,傅高義說。而最大的問題是中國軍隊在擴大力量。一些美國人會有顧慮:對我們會不會有威脅?

傅高義介紹說,一項調查顯示:在美國,大學裡的知識分子和比較了解中國的人,認為應該在政治、貿易方面和中國搞好關系。但很多普通人,那些教育水平不高、不了解中國的美國老百姓,則有顧慮、擔憂的心理。

也正因為如此,身為哈佛名教授的他,才更加重視大學的責任,想通過這部《鄧小平時代》讓大多數美國人了解中國的情況。

(責編:王新玲、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