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密:江澤民與朱自清兩家三代的世交情

○王德蓉 曹 陽

2013年01月30日08: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江澤民的父親江世俊與朱自清是江蘇省立第八中學同窗,兩人同於1916年畢業。朱自清隨即考入北京大學預科,開始了他艱辛的治學之路。江世俊高中畢業后到南通通明電氣公司工作,擔負起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擔。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盡管走的是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有一點兩人是相同的,就是對正義正氣的堅守。抗戰爆發后,朱自清於1937年7月7日夜揮筆疾書“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在署名右邊加了一句“時遠處有炮聲”后,跋山涉水,步行入滇,到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勝利后,他積極支持昆明學生反對國民黨發動內戰。由於長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勞累,朱自清患了嚴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后階段的時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舍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的宣言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讓孩子把面粉配給証退了回去。臨終前,朱自清仍以微弱聲音諄諄叮囑家人要記住以后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朱自清始終保持了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和可貴情操,為此毛澤東曾稱贊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95頁。)的骨氣。江世俊在揚州淪陷后忍辱負重,積極支持自己的五弟江世雄、六弟江上青、七弟江樹峰和長子江蟄君遠赴皖東北進行革命事業,典賣家產以維持全家生計。朱自清寧死不領美國救援面粉的氣概與江世俊生計艱難也支持親人革命的行動,再現了那個時代有骨氣的中國人的氣節和堅持。

與江世俊、朱自清同為省立八中校友的朱自清胞弟朱物華,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和電子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也是江澤民在上海交通大學求學時的老師。由於兩家有通家之誼,江澤民也稱朱物華為“二叔”。1996年4月29日,江澤民再回上海交大時,特地躬身問候已95歲高齡的朱物華,並對他說:“朱老,代我問二嬸好啊!”(《江澤民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頁。)江澤民對朱物華的尊重和關心,及其延續半個世紀的師生情,一直在上海交大傳為佳話。

江、朱兩家的情誼,不僅有朋友、同窗、師生之情,更有共同奮斗的革命情誼。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步步入侵,無數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難走上了革命道路,甚至獻出了生命。九一八事變后,江澤民的六叔江上青以筆為刀槍,動員和喚醒了一大批革命群眾和青年學生的斗志。這其中就有江上青的兄弟、子侄江世雄、江樹峰和江蟄君、江澤民。朱邁先,是朱自清在早年散文《兒女》中提到的頭生子阿九。七七事變后,朱邁先接受黨組織派遣南下回到揚州老家,一面讀書一面從事救亡運動和黨的工作,朱家便成為中共地下黨在揚州的一個聚會點。當時朱家住在安樂巷,江家住在東圈門,兩家相距不過百十米。少年江澤民經常跟隨六叔、七叔去朱家,耳濡目染接受了救亡圖存、追求真理的革命教育。1937年11月,朱邁先參加了由江上青、陳素等人組織的“江都縣文化界救亡協會流動宣傳團”(簡稱“江文團”),溯長江而上2000余公裡,宣傳抗戰,准備到武漢通過八路軍辦事處北上延安。在“江文團”離開揚州后,江澤民每有其叔江上青、江樹峰及朱邁先行蹤,常常悄悄告知當時與他同班同學的朱閏生,並轉告他的祖父朱小坡,以免挂念。后來,江上青和朱邁先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都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