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密:江澤民與朱自清兩家三代的世交情

○王德蓉 曹 陽

2013年01月30日08: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兩首詩裡的三代世交情——江澤民緣何兩次為紀念朱自清題詩

﹝摘要﹞江澤民和朱自清同為揚州人,在1988年朱自清誕辰90周年和1998年朱自清誕辰100周年時,江澤民兩次為紀念朱自清題詩,記錄和展示了江、朱兩家三代的世交情誼。江、朱兩家的情誼,不僅有朋友、同窗、師生之情,而且有共同奮斗的革命情誼,從中也折射出了中國知識分子所具有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

﹝關鍵詞﹞江澤民﹔朱自清﹔題詩﹔ 揚州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揚州舊城安樂巷27號,是一處坐西朝東的普通民居,為晚清所建,計三間兩廂一對照,另客座兩間,大門過道一間,天井一方。1930年春以后,朱自清一家三代在此居住了13年之久。如今徜徉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由江澤民題寫的“朱自清故居”匾額和兩首詩。

1988年,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的江澤民,為紀念朱自清誕辰90周年,題七律一首:

“背影名文四海聞,少年波〔坡〕老更情親。

清芬正氣傳當世,選釋詩篇激后昆。”

10年后的1998年,在朱自清誕辰100周年之際,江澤民又題五律一首:

“晨鳴共北門,談笑少時情。背影秦淮綠,荷塘月色明。

高風凝鐵骨,正氣養德行。清淡傳香遠,文章百代名。”(兩首詩均為揚州朱自清故居處資料。)

這兩首詩,字裡行間流露出江澤民對朱自清散文名篇的欣賞,和對其“清芬正氣”的推崇。不僅如此,在書寫這些詩句時,同為揚州人的江澤民的思緒,或許也悄然飄至20世紀初期的老揚州,那由七拐八繞,枝枝蔓蔓,曲徑通幽的揚州舊巷見証的江、朱兩家綿延三代的交往情誼。

朱家自1903年遷居揚州,曾先后在揚州的天寧門街、彌陀巷、皮市街、瓊花觀、安樂巷等地居住。而江家是在1915年前后,遷至揚州城內居住的,先住在東關街田家巷附近,后遷至江家橋、東圈門等地居住。對於兩家的交往,江澤民的七叔江樹峰曾有詩曰:“散文背影重人倫,三代交誼可細論。我見聖陶前輩議,猶思才氣廣陵人。”(揚州朱自清故居處資料。)

江澤民的祖父江石溪與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字小坡)都出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交往甚密,為同庚好友。對於朱小坡,江澤民不僅熟悉,且分外親切。1917年冬朱自清的祖母病逝,辦完喪事后,他和父親同車北返赴北京繼續學業,在南京浦口車站與父親分手時,有感而發創作了膾炙人口的代表作《背影》。“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對於少年江澤民來說,卻是時常能夠見到的。江澤民與朱自清次子朱閏生(即《荷塘月色》中提到的“閏兒”),以及朱自清的妻弟武鐘乾都是中學同班同學。江澤民與朱閏生兩人經常一起結伴上下學、一起到對方家中完成功課。江澤民對朱閏生的祖父,自然是十分熟悉。江澤民曾經在給朱閏生的信中這樣寫道:“回憶少年時期常去你們家,看到令祖父小波﹝坡﹞老,再讀背影一文感到分外親切。”(揚州朱自清故居處資料。)兒時的記憶是深刻的,盡管歲月流逝,卻總是難以忘懷。2006年,江澤民給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黨委書記陳希致信,要將中學同學朱季和送給他的一幅手書《荷塘月色》轉送給清華大學,信中再次深情地談起了與朱自清一家的情誼:“我又回憶朱自清的父親朱小坡和我的祖父江石溪是世交、朱自清和我父親江世俊是揚州第八中學(揚州中學前身)同班同學。朱自清先生的有名散文《背影》所描繪的原型則是我們這些中學同學那時經常看到的。”他說:“回憶起這麼多往事,宛如昨日。這麼多巧合和機遇,不由得使我想起把這幅字轉送給清華大學,以表達我們濃濃的鄉情。” (揚州中學校史館資料。)

下一頁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