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的三篇口頭講話是怎樣成為經典文獻的

○陳 晉
2013年02月06日13: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摘要﹞讓口頭講話成為經典文獻,在毛澤東那裡,是尋常事,也是他習慣和擅長的一種研究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毛澤東關於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三篇文獻,《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和《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都是在正式會議上口頭講出來的,事先沒有稿子。從三篇口頭講話轉化為經典文獻的過程,不難看出一些重要門道:第一,講話都醞釀於形勢發展的關鍵時刻﹔第二,先“聽”后講,觀點出自調查研究﹔第三,反復征求意見,補充和完善講話的觀點﹔第四,書面修改是確立和表達觀點最重要的環節。

﹝關鍵詞﹞毛澤東﹔口頭講話﹔經典文獻﹔《論十大關系》﹔《正處》﹔《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有三篇文章,影響深遠。一是1956年的《論十大關系》,談怎樣搞社會主義建設,重點在經濟﹔二是1957年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以下簡稱《正處》),談怎樣處理社會矛盾,重點在政治﹔三是1962年的《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談怎樣吸取“大躍進”的經驗教訓,重點在黨內民主制度建設。如果把毛澤東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要文獻作一個排列,這三篇肯定會排在前面。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篇文獻都是在正式會議上口頭講出來的,事先沒有稿子。讓口頭講話成為經典文獻,在毛澤東那裡,是尋常事,也是他習慣和擅長的一種研究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諸如,在延安整風期間發表的《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還有人們熟悉的“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莫不如此。這固然是因為他有這種本事,但細細體會,這中間卻有大甘苦,更有大門道。

先說《論十大關系》。

這篇講話來自於“聽”。所謂“聽”,就是調研。從1956年2月中旬到4月下旬,毛澤東連續用40多天的時間聽取34個部門負責人的工作匯報,不斷插話提問,間或發表些意見,作些評論。在最后幾次聽匯報時,逐步形成大致思路,對怎樣搞社會主義建設,先后歸納出沿海與內地、輕工業與重工業、個人與集體、地方與中央、經濟與國防、少數民族與漢族幾組關系。有了這些積累,4月25日,在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參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他一口氣講了“十大關系”。可見,沒有如此這般的“聽”,便不可能有如此這般的“講”。毛澤東后來也說:“找了三十四個部的同志談話,逐漸形成了那個十條。如果沒有那些人談話,那個十大關系怎麼會形成呢?” (《毛澤東傳(1949—1976)》(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471頁。)

聽有聽的門道,講也有講的門道。4月25日講完“十大關系”,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專門進行了討論,討論中又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4月28日,毛澤東就討論情況再次作了總結發言。5月3日,周恩來根據自己的記錄在國務院司局長以上干部會議上對“十大關系”作了詳細傳達。隨后,各地紛紛要求印發周恩來的傳達記錄稿。5月28日,毛澤東在有110多人參加的最高國務會議上又講了一遍“十大關系”。所謂最高國務會議,是由國家主席召集的商討國家重大問題的會議,有許多黨外民主人士參加。講完后,與會者紛紛發表了看法,這對毛澤東進一步思考“十大關系”的內容自然又有助益。《論十大關系》的正式文本,即由毛澤東4月25日和5月28日兩次講話記錄綜合整理而成,還參考了中央印發的周恩來的傳達記錄。

《論十大關系》講話的發表,對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件開創性的大事。毛澤東1960年在《十年總結》一文中也說:“前八年照抄外國的經驗。但從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關系起,開始找到自己的一條適合中國的路線。”

但是,這篇講話在毛澤東生前卻沒有公開發表。這既和他后來的關注重點發生變化有關,也和他在整理過程中的慎思有關。1965年,劉少奇提出將《論十大關系》作為內部文件發給縣、團以上各級黨委學習,毛澤東表示同意,但要求在中央批語中加上這樣的話:“毛澤東同志最近看了后,覺得還不大滿意,同意下發征求意見。請各級黨委對文件的內容提出意見,匯總報告中央,以為將來修改時參考。”(《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1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491頁。) 1975年,根據毛澤東的意見,胡喬木對這個講話又整理出一個新的稿子。直到1976年12月26日毛澤東逝世后,才在《人民日報》公開發表。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陳晉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