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費孝通“上書紫光閣”

費 皖

2013年02月19日08: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88年,在一次全國人大會上,甘肅省委書記賈志杰熱情地邀請叔叔到他們那裡考察,為該省發展出些主意。叔叔高興地答應了,並動員盟內外多位專家、學者參加,組成課題組,由他和錢偉長、馮之浚分別帶隊赴甘肅考察。后來青海、寧夏、內蒙古的同志也提出了邀請。使這次考察的范圍擴大到西北四省(區),成了對我國西部發展戰略問題的一次研究。通過深入調研以及和專家學者們的探討,叔叔心裡漸漸形成了一套加快黃河上游地區經濟發展的設想:從青海的龍羊峽到內蒙古的托克托,近2000公裡的黃河河段,及其兩岸縱深100公裡的范圍內,建立一個跨行政區域的經濟開發區,中央政府給予開發區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充分發揮這一地區的水利和礦藏資源優勢,加快其經濟發展,從而帶動整個黃河上游地區的崛起。考察結束后,在蘭州召開了“黃河上游多民族經濟開發區建設研討會”。

1988年7月13日,一份由費孝通和錢偉長簽署的《關於建立黃河上游多民族經濟開發區的建議》送進了“紫光閣”。這一建議受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並很快有了批復。9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登的《民盟中央就開發大西北提出重要建議?中共中央國務院予以肯定將研究實施》消息稱:“民盟中央的建議總的設想是好的。何時實施,建議國家計委和國務院研究……民盟中央的建議,對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作出了寶貴貢獻,值得認真研究。”消息還說:“甘肅、寧夏、青海三省區的負責人李子奇、賈志杰、沈達人、白立忱、尹克升、宋瑞祥專程到民盟中央機關向民盟中央負責人錢偉長、高天、羅涵先、馮之浚等表示感謝,同時和他們研究了建設‘黃河上游多民族經濟開發區’的具體途徑。”

叔叔擔任國家領導人以后,公務繁忙,但是每年還要用1/3以上的時間“到農村裡,城鎮裡去觀察,去思索”,“凡有所得……寫成文章,隨時發表”﹔遇到某些重大問題,就及時向中共中央領導人或直接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和意見。據我所知,從1988年至2003年,叔叔向“紫光閣”遞交的“奏章”有:《關於建立黃河上游多民族經濟開發區的建議》《關於正式批准昆山開發區的建議》《關於加快黃河三角洲開發的建議》《關於建立長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的初步設想》《就建立長江三角洲經濟協作區問題與江蘇、浙江、上海黨政領導座談的情況匯報》《關於三峽工程的意見和建議》《關於建設黃驊港的建議》《關於建立攀西開發區重建南方絲綢之路開發大西南的謾想》《關於振興上海經濟的設想和建議》《關於加快環渤海地區的發展及建立我國北方經濟中心的建議》、《關於將牡丹江市列入開放城市和在哈爾濱市建立內陸港的建議》等30多項。這些建議和意見都得到了中共中央和政府各部門的重視,並且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落實或納入了國家的各項計劃和規劃之中。

叔叔認為,當前我國實行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就像是一座宏偉的建筑,它的框架已經構建起來了,現在需要大家,特別是民主黨派創造一些具體的做法來充實它,給這個框架添磚加瓦。民盟搞的區域經濟發展研究,就是充實了這個框架內容。

(摘自費皖著《我的叔叔費孝通》,遼寧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上一頁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