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費孝通“上書紫光閣”

費 皖

2013年02月19日08: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百年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在中國的政治制度裡,民主黨派是參政黨,民主黨派參政的途徑,一是中共中央邀請各民主黨派領導人舉行民主協商或座談會,交流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二是在人民代表大會中發揮作用﹔三是舉薦民主黨派成員擔任各級人民政府領導職務﹔四是在人民政協中發揮民主黨派的作用。其實除上述四條途徑外,民主黨派還有一條更快捷、更有效的反映意見建議的通道,就是各民主黨派中央領導人,可以通過中共中央統戰部,和中共中央領導或中央政府各部門領導直接進行溝通。叔叔把這個做法戲稱作“上書紫光閣”,說這是民主黨派的一個“優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民盟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為四化建設服務的軌道上。這樣一個“轉移”,可以說是“正中”叔叔“下懷”,因為他從來就反對做學問是“為學術而學術”,認為“學術就是有用的知識,有用就是對改善人民的生活和推動社會進步有益”,所以他一向是把自己的學術活動與強國、富民的目的緊緊聯系在一起。

1982年春節前夕,剛剛從吳江縣回到北京的叔叔,風塵仆仆地來到人民大會堂參加春節團拜會,在向大家拜年的肘候,他講述了在家鄉調查時看到的情況。他說:

我這次去村子裡再調查時,剛逢年終結賬,糧食雖然減產,農民收入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大有增加……為什麼農業收成不算好.而農民收入依然不斷上升呢?原因是這個地區的農村經濟結構在這三年裡已經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在這個地區……社隊工業在農村經濟中已確立了優勢。

當前社隊企業很快地發展.表明它是適應這個地區的特點的。在人多地少的地區,單靠種糧食,農民收入增加不了多少……但是一旦發展了社隊工業,那就好像開了閘門,水平猛漲。

我們應當針對現在社隊工業所感到的困難.在原料和能源的供應上.在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上,在制造市場所需要的產品上,給予指導,打進國家計劃,納入社會主義經濟的軌道。

在這樣一個隆重、萬人矚目的團拜會上,叔叔又一次提出了他一貫的主張——發展“鄉村工業”。要知道,當他在人民大會堂作這番發言,為稚弱的社隊工業大聲疾呼的時候,社隊工業正遭到“社隊企業是挖社會主義牆腳”,“是不正之風的風源”這樣的種種非議。

那時,這個從農村裡生長出來的“社隊工業”,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大多數人還不清楚,就連中央決策者對這個新出現的事物看法也有分歧,於是他們派人下去調查了。應該慶幸的是,經過調查,中共中央作出了具有歷史性的決策,肯定了社隊企業的積極作用。此后,經歷了20多年,當年稚弱的“草根”終於長成了參天大樹,成為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后來,叔叔談起那年團拜會的感受時說:我剛從鄉下回來就去參加團拜,不知道上面什麼態度,也來不及和別人商量就放出去了,實際上挺“危險”的,后來我看到一些文件裡邊,有批判我那次發言的文章。

從那時起叔叔幾乎每年到江村去一次,有時一年去兩三次。通過對家鄉的跟蹤調查,他相繼提出了“蘇南模式”“小城鎮,大問題”等著名論斷。隨著研究的深入,調查范圍跳出了家鄉和江蘇省,向沿海和西北邊區擴展。

下一頁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