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與魯迅的共同語言

孔 見 景 迅
2013年02月22日08: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百年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毛澤東與魯迅雖然素未謀面,但惺惺相惜。通過對他們批判與繼承中外文化遺產、批判新舊八股、追窮寇與打落水狗、區分敵友是非、語言修辭方面的技巧用語等方面的對比分析,我們發現其有諸多相似之處。

批判與繼承中外文化遺產

在對古代和外國的文化遺產的批判與繼承問題上,毛澤東與魯迅有很多相同的議論。毛澤東指出:

對於中國和外國過去時代所遺留下來的豐富的文學藝術遺產和優良的文學藝術傳統,我們是要繼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為了人民大眾。對於過去時代的文藝形式,我們也並不拒絕利用,但這些舊形式到了我們手裡,給了改造,加進了新內容,也就變成革命的為人民服務的東西了。

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作為我們從此時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作作品時候的借鑒。

但是一切外國的東西,如同我們對於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腸胃運動,送進唾液胃液腸液,把它分解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才能對我們的身體有益,決不能生吞活剝地毫無批判地吸收。

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並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的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別開來。

魯迅說過:

雖是西洋文明罷,我們能吸收時,就是西洋文明也變成我們自己的了。好像吃牛肉一樣,決不會吃了牛肉自己也即變成牛肉的……

這些採取,並非斷片的古董的雜陳,必須溶化於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贅說的事,恰如吃用牛羊,棄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養及發達新的生體,決不因此就會“類乎”牛羊的。

毛澤東和魯迅都十分重視對古代和外國文化遺產的批判繼承,饒有趣味的是他們都以食物的處理、吃用做比,深入淺出地闡明革命者對於批判與繼承的辨証觀點。這裡要特別提到的是魯迅提出的形象化的“拿來主義”觀點。在《拿來主義》一文中,他以“一個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所採取的不同態度來闡明不同的階級、不同的觀點對待文化遺產的迥然不同的態度和方法。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