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與赫魯曉夫決裂前后》第一章 赫魯曉夫得到了“一張幸運的彩票”,成為斯大林的接班人

2013年02月27日10: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與此同時,1936年2月《共產國際》雜志在《中華蘇維埃和中國紅軍的領導者》專欄中還以《毛澤東——中國窮苦大眾的領袖》為題介紹了毛澤東。

共產國際對毛澤東及其著作的出版和宣傳,擴大了毛澤東在世界范圍內,尤其是在被壓迫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中的影響,為毛澤東及其思想的進一步傳播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然而,赫魯曉夫這一時期對這些非常無知,對王明知道得倒不少。這可能是因為那時王明是中國駐共產國際的代表,在莫斯科的工人中享有盛名,蘇聯人常常請他到工廠去發表演說,他從不拒絕。

抗日戰爭爆發后,蘇聯比以前更加關心中國了,他們集中力量給予毛澤東必要的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其原因在於:一是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內、在領導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中的作用確立。從遵義會議以后,毛澤東在中央的地位逐步提高,特別是長征到達陝北以后,毛澤東已逐漸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實際領導者。1938年8月,王稼祥從蘇聯回國,傳達了共產國際的意見:“中國黨應以毛澤東為首來領導。”從此毛澤東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真正的領袖。二是抗日戰爭爆發后,在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八路軍深入敵后,開始了大規模的抗日游擊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使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這個“小兄弟”也不能不有所重視。三是蘇德戰爭爆發以后,蘇聯從國際戰略角度出發,需要中國這個遠東的戰場來配合,以免與日德兩面作戰。

與此同時,共產國際對毛澤東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的宣傳也必然地增多了。這一時期,共產國際出版的《國際通訊》不斷地報道了中國敵后抗日游擊戰爭,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確的方針、政策,同時也介紹了毛澤東有關抗日戰爭的重要講話和文章。

1937年第9期《共產國際》(俄文版)刊載了毛澤東寫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任務》一文。這樣,通過《共產國際》,國外人民可以了解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進行的抗日民族戰爭的一個綱領性文件的全部內容和主張。1937年12月31日出版的《國際通訊》第17卷第57期,報道了毛澤東與大公報記者的談話。共產國際對毛澤東的談話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當時中國的抗日戰爭十分艱苦而殘酷,應該說共產國際在對外宣傳毛澤東及其軍事思想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如果沒有共產國際和蘇聯共產黨的關懷和支持,毛澤東思想向外傳播是十分困難的。

1938年第2期《共產國際》又登載了《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1938年第6期登載了《毛澤東和美聯社記者的談話》,1938年第10期登載了《毛澤東和世界學聯代表團的談話》。

1939年第4期《共產國際》登載了毛澤東的著名論著《論新階段》。這是毛澤東在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1938年11月25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政治理論刊物《解放》第57期(擴大的六中全會專刊)全文發表。12月,延安解放社、重慶新華日報館和中國出版社出版了這一著作的單行本。1939年2月23日是蘇聯紅軍建軍紀念日,毛澤東為蘇聯紅軍21周年紀念應蘇聯《真理報》征文而撰寫了《中國軍隊應當學習蘇聯紅軍的經驗》的文章。同年3月,在聯共(俄)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曼努意斯基代表蘇聯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在向大會所作的報告中指出:“共產國際第二支部是在自己國家、自己人民生活中起著巨大作用的支部,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具有豐富革命斗爭經驗的黨,毛澤東和朱德等政治領導者和天才將領是品學俱全的人物,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人物。”

同年,《共產國際》第6期發表了署名庄熊的《毛澤東》一文,介紹了毛澤東的傳記,寫道:“為中國人民的解放而戰斗的勇敢戰士,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之一,真正的布爾什維克、學者,杰出的演說家、軍事戰略家和天才的組織者,這就是中國人民忠實的兒子毛澤東的形象。”﹝1﹞

1939年第8、第9期《共產國際》刊登了毛澤東於1939年9月1日接受新華日報社駐延安記者的談話——《關於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

1937∼1948年,共產國際和蘇聯邀請毛澤東為《共產國際》和蘇聯的報刊撰寫了《斯大林是中國人民的朋友》《全世界革命力量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等文章,進一步擴大了毛澤東及其思想在國外的影響。

應該說,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蘇聯和共產國際對毛澤東及其活動的宣傳是積極的,對毛澤東思想在國際上的傳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來,蘇聯紅軍揮師南下,勝利地佔領了東北。日本被打敗了,他們放下了武器,蘇軍把這些武器移交給了中國(共產黨)人。

關於移交繳獲武器一事,蘇聯同盟友原先已經簽訂了一些協議(指蘇聯同蔣介石達成的協議),因此他們必須避免給人以把這些武器直接送給中國紅軍的印象。據載,當時的做法是把這些武器收攏起來放到某個地方,讓中國(共產黨)人自己去尋找。中國紅軍就這樣用從日本人手裡繳獲來的武器裝備起來。對此赫魯曉夫認為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感謝蘇聯政府。這個“蘇聯政府”就是斯大林。

赫魯曉夫當時雖然是政治局委員,但是斯大林同中國人之間的事情並非全都讓他知道,他隻知道應該讓他知道的事。

總的來說,這一時期赫魯曉夫對毛澤東知之甚少,他真正認識毛澤東,還是1949年底至1950年初毛澤東到蘇聯正式訪問之后。

﹝1﹞ 李森科Lysento,Trofim Denisovich(1898.9.17~1976.11.20),蘇聯農學家、生物學家,曾提出米丘林生物學。1948年蘇聯生物學界完全承認了米丘林生物學,1954年以后又對之展開批判。1964年10月赫魯曉夫下台后,李森科主義在蘇維埃科學院被投票否決。

﹝1﹞ 赫魯曉夫:《赫魯曉夫回憶錄》,東方出版社,1988年2月版,第73頁。

﹝2﹞ 同上。

﹝1﹞ 在俄國內戰時期,馬赫諾是烏克蘭無政府主義者和農民領袖,曾同白衛軍打過仗,后來轉過來反對蘇維埃政權。最后,他逃到了國外,並在巴黎定居。

﹝1﹞ 原載日本《亞洲季刊》雜志,1978年第2期,《蘇聯對現代中國的研究——最新的中國現代史資料》,作者重森宣人,轉引自《國外中共黨史研究資料》,第323頁。

毛澤東在赴蘇聯的火車上,前去送行的及同行的有周恩來(右二)、蘇聯駐華大使尤金(右三)、劉少奇(右五)等。

1949年12月21日,蘇聯莫斯科,在斯大林70壽辰慶祝大會上,毛澤東和斯大林、赫魯曉夫等在一起。

﹝1﹞ 羅伯特•佩恩:《毛澤東:紅色中國的統治者》,第259頁。

﹝2﹞ 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新中國外交風雲》,第4頁。

﹝1﹞ 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新中國外交風雲》,第6∼7頁。

﹝2﹞ 羅伯特•佩恩:《毛澤東:紅色中國的統治者》,第258頁。

﹝1﹞ 羅斯•特裡爾:《毛澤東傳》,第246頁。

﹝2﹞ 斯圖爾特•施拉姆:《毛澤東》,第222頁。

﹝1﹞ 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新中國外交風雲》,第14頁。

﹝2﹞ 費正清、麥克法夸爾主編:《劍橋中國史》第14卷,《人民共和國(1949∼1965)》,第280頁。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