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清
2013年03月06日08: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安全上互相照顧:左權命令警衛人員強行將彭德懷扶上了馬﹔彭德懷含淚寫下《左權同志碑志》
左權認為自己年輕,每當戰斗危險之時,他都搶先上前,把危險系在自己身上。八路軍總部每次在戰斗中轉移,左權總是讓朱德和彭德懷先走。可是朱德和彭德懷偏偏又是倔強脾氣,都不願先走。
1942年5月,日軍糾集3萬兵力,再次對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發動了空前殘酷的大“掃蕩”,形勢十分嚴峻。鑒於當時敵我兵力對比懸殊,彭德懷、左權連日開會研究對策。左權提出:在敵軍分路合擊時,乘隙鑽出合擊圈﹔當日軍扑空撤退時,伺機集中兵力殲其一路至幾路。一切部署完畢,八路軍總部各部門於5月23日奉命轉移。
25日,走了一整夜的隊伍來到遼縣麻田十字嶺休息時,日軍突然包圍上來,並伴以飛機大炮肆意轟擊。人多目標大,彭德懷、左權決定部隊分西、北、南三個方向突圍,各自為戰,左權承擔全面指揮突圍的重任。
十字嶺位於今河北涉縣南艾鋪和遼縣北艾鋪的交界處,正嶺呈東西走向,連綿起伏數十裡,和大小不等南北走向的山嶺交錯,狀似“十”字形,海拔約1300米,是一個制高點。控制了這個制高點,向西北方向突圍才有可能。
八路軍三八五旅七六九團一營首先控制了十字嶺,掩護各部突圍。從清早到下午,日軍幾次向十字嶺猛扑,都被擊退。
面對這一危險處境,左權一邊鼓舞士氣,一邊迅速督促彭德懷趕快轉移。彭德懷則堅持要同機關一塊兒突圍,雙方爭執不下。左權嚴肅地說:“你是副總司令,你安全突圍出去就是勝利,機關突圍由我指揮。時間不允許爭論了。”隨即命令警衛人員強行將彭德懷扶上了馬。
目送彭德懷離去后,左權又奔向司令部直屬隊,繼續指揮大隊人馬的突圍行動。當隊伍沖向敵軍最后一道封鎖線時,敵人火力更加猛烈。突然,一發炮彈落在左權身邊,他不顧危險,高喊著讓大家臥倒。接著第二發炮彈又接踵而至,左權的頭部、胸部、腹部多處中彈,英勇犧牲。
彭德懷率總部機關轉移到安全地方,得知左權犧牲的消息后,悲痛萬分。10月10日,當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將左權靈柩由十字嶺移至涉縣石門村太行山麓舉行公葬時,彭德懷含淚寫下《左權同志碑志》:
左權同志,湖南醴陵人。幼聰敏,性沉靜。稍長,讀書即務實用,向往真理尤切。一九二四年(應為一九二五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獻身革命,生死以之。始學於黃埔軍校,繼攻於蘇聯陸大。業成歸國,戮力軍事,埋頭苦干,虛懷若谷。雖臨百險,樂然不疲。以孱弱領軍長征,倍見積極果決之精神。中國紅軍之艱難締造,實與有力焉。迨乎七七事變,倭寇侵凌。我軍奮起抗敵,作戰幾遍中原。同志膺我軍副參謀長之重責,五年一日,建樹實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戰役,率偏師與十倍之倭賊斗,遽以英勇殉國聞。得年僅三十有六(應為七)。壯志未成,遺恨太行。露冷風淒,慟失全民優秀之指揮﹔隆塚豐碑,永昭堅貞不拔之毅魄。德懷相與也深,相知更切。用書梗概,勒石以銘,是為志。
彭德懷謹撰並書
中華民國三十一(年)雙十節
上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