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無情的事實是,蔣介石在建立軍統之前,已建立了中統。並讓兩大特務體系互不隸屬,各自形成了圈子。蔣介石居二圈子之上控制,還不時挑起互相爭斗,以便加強二者各自對“領袖”的依賴,並長期不斷考驗其忠誠。對軍統和中統,蔣介石表面上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槍給槍,盡其所有任其發展。但實際上,他也不願其坐大到威脅自己的獨裁地位的地步。對此,戴笠在1942年軍統成立十周年慶典邀蔣介石參觀后就明顯地感覺到了。當時,他為了獻媚,向蔣介石全面展現了軍統的實力,本意想邀功請賞,誰知弄巧成拙,反而招致蔣介石的猜忌。僅以多達數十萬的軍統人員而論,不僅個個身懷絕技,以一當十,勇猛異常,全為美式特殊裝備,而且他們隻唯戴老板之命是從,就連蔣介石也是難以直接指揮的。這就犯了自成圈子的大忌,如何能讓生性多疑的“領袖”安心呢?
一旦有朝一日,他們擁戴戴老板做“領袖”,蔣介石縱有黃埔眾多的“天子門生”保駕,也未必有勝算。即使戴笠有此心無此膽,那他知道的核心秘密也太多了,任何一件都足以引起震驚和恐慌,該如何從根本上防止和消除呢?
蔣介石從那次參觀后,就決定“削藩”,尋機破除戴笠苦心經營了多年的這個特務圈子。當時,正值抗戰最艱難時期,大敵當前,不便立即動手,他隻採取了兩個預防措施:一是派親信唐縱監視戴笠,使其一言一行盡在掌控之中﹔另一就是限制戴笠的官銜,不給他升職。以戴笠的勢力和貢獻,怎能長期屈就一個軍統局局長之職?在將星如雲的“國軍”序列中,戴笠至死仍是一個區區的少將軍銜,這恐怕不是偶然的吧?“領袖”在不斷為別的“天子門生”封官晉爵的同時,為何偏偏忘了給也是浙江同鄉、也屬黃埔畢業的“天子門生”的戴笠升職授銜呢?
圈子的特性使然。本來,作為浙江同鄉,作為“天子門生”的戴笠自然屬於蔣介石的核心圈子,不可謂不受寵信,但如果他掌控的勢力圈子對蔣介石這個大圈主構成了某種潛在的威脅,那無論什麼都可以被視為異己而排除,無論誰都會讓其自然或意外地消失。
縱使戴笠也不例外。
“如果不死在共產黨手裡,早晚會死在委員長手裡。”戴笠在抗戰勝利后發出這樣由衷的哀嘆,正是他自以為必死的恐懼心理的真實表露。當時,社會輿論一致把反對獨裁、爭取和平民主的焦點集中到取締特務組織上,戴笠一時成為眾矢之的,變得聲名狼藉。蔣介石為應付輿論自保,更為“削藩”,公開承諾要讓軍統、中統成為歷史。
戴笠怎麼辦?應該安排在何處?
蔣介石竟無明確表示。戴笠利用關系活動警政總長一職,但因蔣介石反對而未果。他又企圖借助美國的支持,謀求海軍司令一職,不想,這又給蔣介石形成了挾洋自重、要挾之嫌,更加深了不滿和猜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