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慣獨裁專權的蔣介石看來,戴笠的勢力已越來越大了。自己養虎遺患,若不及時“削藩”,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在這樣的心理驅使下,制造一個天衣無縫的“自然”發生的事件,讓隱患徹底消除,是完全合乎蔣介石的品性和破除圈子的慣用手段的。
不過,從戴笠墜機而亡的事實來看,尚無有力的証據証明此乃蔣介石的“削藩”之舉。可能,早已自感“早晚會死在委員長之手”的戴笠,在蔣介石尚未動手之時,就已經先死了。
那麼,除了蔣介石之外,還有誰要置戴笠於死地呢?
馬漢三謀殺說認為:戴笠是被自己的部下、得力干將、親信馬漢三所謀殺的。
不為別的,隻為一把九龍寶劍。
說來話長。早在東陵大盜孫殿英掘墳挖墓后不久,這把從乾隆墓中盜得的國寶——九龍寶劍就到了戴笠手中。原來,一時成為社會輿論聲討對象的孫殿英想通過戴笠把此劍獻給蔣介石,以求逃避罪責。戴笠既不想為孫殿英開脫,又不願此獨一無二的寶劍落到他人之手,也不想背負私藏國寶的惡名,故而先將寶劍交親信部下馬漢三保管。並言明,以后待機再收回。不想,1940年馬漢三在張家口被日本特務抓捕。為保命,他主動獻此劍給審訊的“東洋魔女”川島芳子。並隨之變節投敵,做起了“兩面間諜”。對此情節,馬漢三一直巧妙地隱瞞著,他人一無所知。戴笠還一直以為那把寶劍仍在馬漢三手中呢!
日本投降時,馬漢三剛好任軍統北平站站長。他就在第一時間趕到川島芳子住處,挖地三尺,終於找回了那把寶劍。失而復得,馬漢三打算主動交還給戴笠,以掩蓋獻劍投敵的罪行。不想,戴笠到北平巡視,竟親自提審了已被收押在監的川島芳子。戴笠本想從她口中得到一些絕密的情報線索。不想為活命,川島芳子主動交代了馬漢三獻劍投降的情節,戴笠大為震怒,他最恨那些對自己不忠的人。盡管馬漢三一直是自己的心腹,但他已經有了這樣不忠的行為,將其清理出核心圈子自然不會手軟。
不過,在表面上老奸巨猾的戴笠仍不動聲色,反而表示要重用馬漢三。馬漢三呢,自然非等閑之輩,他從戴笠出乎意料的過分平靜和恩寵中察言觀色到了潛藏的殺機。
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馬漢三演戲的功夫並不比戴笠差。他一方面把寶劍當面交給戴笠,表示完璧歸趙﹔另一方面讓自己的情婦兼機要秘書劉玉珠全程陪同戴笠,好見機行事。果然,好色如命的戴笠一見楚楚動人的劉玉珠,立即把對馬漢三的怨恨忘到了腦后。
孰不知,色字頭上一把刀,銷魂之時往往就是魂斷之日。
果然,就是那位有著華北督導員公開身份的床上尤物劉玉珠,在青島陪同戴笠時,暗中在他乘坐的飛機上安裝了定時炸彈。
一個謀殺過無數人的殺人惡魔,就這樣被自己的部下用並不高明的手法謀殺了。
是一時失算?還是宿命如此?
戴笠死后,馬漢三、劉玉珠即被軍統秘密審訊並處決,可作為關乎其死因此種說法的有力佐証。(田玉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