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放軍王牌軍功勛榜之第二野戰軍

歐陽青

2013年03月18日08: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千裡躍進大別山,第三縱隊在無后方依托的條件下進行張家店戰役,全殲國民黨軍第八十八師師部及第六十二旅5300余人,取得了縱隊第一次消滅國民黨軍一個正規旅以上的勝利,也是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以來首次大捷,對鞏固、發展皖西根據地和堅持大別山斗爭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淮海戰役,在宿縣攻堅戰中,第七旅主攻宿縣東門,40分鐘即攻入城內。第九旅在西關助攻時,奮勇爆破登城,直插敵陣地縱深,對主攻方向起了積極配合作用。在雙堆集圍殲戰中,第三縱隊參加西攻擊集團,第七旅與敵第十軍三爭馬圍子,血戰七晝夜,全殲馬圍子守敵。最后圍剿黃維兵團殘部時,第七旅活捉黃維。

  渡江戰役,第十一軍突破鐵板洲、鴨兒溝、玉板洲等處的國民黨軍長江防線。然后直插浙贛線,行程750余公裡,主要戰斗40余次,殲國民黨軍2.5萬余人。

  進軍大西南,在重慶戰役中,先是作為戰役左集團的主力尖刀,從正面突破敵川湘鄂邊防線,為殲滅宋希濂、羅廣文集團作出了突出貢獻。然后從重慶對岸強渡長江,在友鄰配合下,一舉解放了這座西南重鎮。接著,參加成都戰役,作為東線攻堅的兩把鋒利尖刀之一,解放簡陽,逼近雙流、新津,並迫使國民黨軍第十八兵團殘部投降。因戰功卓著,第十一軍成為第二野戰軍和全軍第一流的、戰斗力最強的王牌軍之一。

20世紀50年代初,第十一軍番號被撤銷,其所屬的第三十一師歸入志願軍第十二軍,第三十二師歸入志願軍第十六軍,第三十三師歸入志願軍總部,三個師都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周希漢中將與百戰雄師第十三軍


  第十三軍前身部隊為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主力,是解放軍中有紅軍基礎的核心部隊之一。該部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上黨、同蒲、臨浮、呂梁、豫西、洛陽、淮海、渡江、廣東、廣西、滇南等著名大戰、惡戰,可謂是一支英勇善戰的百戰雄師,防御、進攻、野戰、攻堅俱佳,尤其是攻堅能力突出,具有極強的戰斗力,成為中原野戰軍頭等主力縱隊之一。因戰功卓著,第十三軍成為第二野戰軍和全軍第一流的、戰斗力極強的王牌軍之一。第三十七師是著名的紅軍師,第三十七師第一○九團是著名的紅軍團。

  第十三軍的源頭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紅三十一軍,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解放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第十三旅。1949年2月,全軍統一整編時,由第十、第十三旅和豫西軍區部分部隊組建並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軍,軍長周希漢,屬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各旅分別改為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師。

  抗日戰爭期間,周希漢是太岳軍區青年將領中的佼佼者。他英勇善戰,從不蠻干,善於動腦,智勇雙全,被稱為“常勝將軍”。

  解放戰爭中,第四縱隊作為第十三、第十四軍的前身部隊,長期在豫西晉南獨當一面擔負戰略機動任務,仗越打越大,越打越勇。其中第十、第十三旅后來成為第十三軍的主力。

  解放戰爭中,第四縱隊第十、第十三旅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上黨戰役,第四縱隊的前身太岳縱隊作為主攻尖刀,首先攻克長子縣城,斃傷國民黨軍500余人,俘虜1500余人﹔接著,作為左翼主力,在屯留西北的老爺嶺一帶伏擊國民黨第七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部,為擊斃彭毓斌作出了重要貢獻。后來,奉命南下,追殲從長治向西突圍逃竄的國民黨第十九軍等部,在沁河以東的將軍嶺及桃川村地區全殲該敵,並生俘國民黨第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上黨之戰,是抗戰勝利之后,解放區部隊反擊國民黨軍進攻所進行的第一個較大規模的殲滅戰。太行縱隊在戰役之初打得漂亮,太岳縱隊在戰役結尾贏得精彩,兩個縱隊堪稱劉鄧麾下的兩支猛虎雄師。

  聞夏、同蒲、臨浮戰役,三戰三捷。同蒲戰役中,第十旅單獨主攻趙城,一舉殲滅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十九師一部3000余人。臨浮戰役中,第十旅作為主力尖刀之一,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一師第一旅第一團,活捉該旅中將旅長黃正誠,為全殲這支號稱“天下第一旅”的胡宗南王牌部隊作出了突出貢獻。戰后,《解放日報》發表了《向太岳縱隊致敬》的社論。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