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6月,葉劍英在北京住所與家人合影
三兒——慈父的驕傲
葉劍英的第三個孩子葉選寧出生於兵荒馬亂的1938 年。葉選寧的母親曾憲植是葉劍英的第三任夫人,為曾國藩的后裔,長得美麗動人,毛澤東呢稱其為“阿曾”。因革命工作需要,曾憲植難以把兒子帶在身邊, 1939年,葉選寧未滿周歲就被送回湖南雙峰縣荷葉鎮大坪村大夫第,由她的繼母劉儉明撫養,在這裡受到了良好的曾氏家塾教育。葉劍英在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任副教育長時,曾下山到大夫第看望兒子。1950年,葉選寧離開居住了11年的荷葉鎮被接到北京,就讀於北京的寄宿學校。1960年,22歲的葉選寧畢業於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無線電電子工程系,畢業后在江西工作。1974年,在一次往粉碎機裡送料時,選寧不幸被機器軋斷右臂。葉帥得知此事時正在北京,接到電話時,非常緊張焦急,由於信號不好,他對著電話猛喊,但電話那邊卻沒有回應,葉帥急得掉下了眼淚。他把此事向周恩來總理匯報,總理親自下令搶救,當地醫療部門才把斷臂幫選寧接上,但從此右臂功能全無。后來選寧越挫越勇,練就了一手剛勁瀟洒的左手行書,他熟習歷代書法大家的詣趣,融合自身的天賦及對世事豐富的閱歷,經過長期的歷練,對書法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的書法,溶入了自己的主張和性格, 大氣中不失機智,沉穩中透著活力,很多人對此非常欣賞。
對於父親,選寧流露出欽佩之情。在“四人幫”最猖獗的時候,在“四五”運動中,在父親的支持下,幾兄妹冒著被抓去坐牢的危險,去天安門廣場搜集群眾寫的詩歌,詩歌有悼念周恩來總理的,有暗諷“四人幫” 的。他們幾兄妹把搜集到的詩歌拿給父親看,幾兄妹當了一回“反革命”。選寧深知父親參與打倒“四人幫” 是不顧個人得失的,如果不成功,他是要被殺頭的,那是怎樣一種勇氣和智慧啊!
1984年,葉選寧從國務院干部改穿軍裝,直接被任命為解放軍總政治部對外聯絡部副部長。 1988年9月在我軍恢復軍銜制首次授銜時,即授少將軍銜。1990年,正式任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部長職務。葉選寧以足智多謀著稱,他有著父親的儒將遺風,處事處世左右兼顧, 游刃有余,鋪得開,收得攏,深得親朋好友尊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