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時期還出現過一種“時尚”:有人在所謂“新史學”名義下大做歷史人物的翻案文章,說林則徐抗英不對,因為當時中國不是英國的對手。引而申之,似乎岳飛、文天祥、史可法這些人都是“不識時務”的蠢人,而秦檜、琦善、慈禧太后等就成了“明智的政治人物”了。“照此說來,豈非8 年抗戰也錯了,倒是大漢奸汪精衛之流的‘抗戰必敗’論反而對了?當時甚至有人想讓人們相信:似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周南解密港澳回歸120新民主主義革命也搞錯了,是‘多此一舉’。”周南感慨:聯系到后來的“台獨”分子搞什麼“去中國論”以及日本極右勢力篡改歷史教科書等行徑,真可謂有“異曲而同工”之妙了。“看來改寫歷史的目的,並不只是著眼於歷史,而是著眼於現實。”
當時中央外事領導小組由國家主席李先念任組長,關於香港問題有時候外事小組也討論討論。周南記得1983 年副外長級會談開始后,在向中央外事小組匯報有關情況時,李先念就說:“他們打‘民意牌’,我們也應該動員輿論。”所以那一時期,中國的《人民日報》發表了很多文章進行反擊,由國際法專家講主權、治權不能分離,揭露英國的陰謀,然后算它的老賬,講鴉片戰爭以來如何如何。
正好當時中國拍了部電影,叫《火燒圓明園》,講的就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事。周南說,這只是個巧合,並不是為了配合談判拍那個片子。“但既然拍了這個片子,外交部就組織各國使節去看。當時英國大使館的人很敏感,他們怕自己下不來台,就沒有出席。法國人倒沒事,因為法國跟中國沒有領土爭端,所以法國使館的人去了,其他各國駐華使館的人也去了,就是英國使館的人沒去。”
那段時間,除了“民意牌”之外,英國人還打“經濟牌”,有意制造恐慌。香港資本主義金融市場很敏感,“經濟牌”一打出物價開始飛漲,老百姓不明就裡都去搶購日用品,港幣因此直線貶值。香港英國政府的主要官員甚至講,如果中國政府不改變在香港談判方面的態度,這種趨勢還會繼續發展。周南說這句話已經“不打自招”,充分說明了英國人打“經濟牌”的目的,他們企圖拿這個“結果”來壓中方:香港經濟要崩潰了,看你中國如何受得了?
但鄧小平一語道破:“港幣貶值有人為的因素。”於是,中方採取了“你搞你的,我們不為所動”的方針。很快香港發生了“黑色星期六”(Black Saturday)事件:1983 年9 月24 日,股市大動蕩,港幣大貶值。那一次倒把英國自己弄慌了手腳,撒切爾在回憶錄裡講:后來她自己__ 121都控制不住了,股市快要崩盤了,她馬上找來英國國家銀行行長、財政大臣等人召開緊急會議商量對策。他們覺得中方不為所動,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受損害的隻能是英國投資者的利益,甚至還會危及英鎊的地位。最后他們商量出一個辦法:趕快讓港幣與美元挂鉤,這才穩住了局面。港幣挂鉤美元的“歷史”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