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周南解密港澳回歸——中英及中葡談判台前幕后》,新華出版社出版,張春生、許煜編著
其實,英國人從一開始談判就玩弄“三腳凳”。何謂“三腳凳”?周南解釋道:本來是中英談判,英國侵佔了中國領土,是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的談判,但是他們想把香港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拉進來,使談判形成2 ︰ 1的形勢。他們把香港立法局和行政局議員的代表弄到北京來,這是當時的港督尤德干的事,英國政府也是同意的。
剛開始,他們把當時香港英國政府的一個新聞處長曹廣榮拉進來,准備搞成變相的“第三方”,中方看破他們的企圖,不給曹廣榮辦簽証。后來英方代表團首席團員尤德在談判時忽然宣稱,他是代表香港的。中方馬上把他駁回:“你可以參加,但你隻能代表英國政府。”周南說,這就是英方玩弄的“三腳凳”把戲,事實上就是想“以華制華”:企圖把香港同胞與全體中國人民割裂開來。英方代表團還說:“這個問題我們兩家談了不算,還需要香港人同意才能算數。”但中方立場堅定,一一駁回了他們的無理要求,最后英方沒辦法隻能放棄。
后來柯利達在回憶錄中說,港督尤德在談判的過程中曾多次親自出馬並策動香港社會中的親英人士出面,反對向中方讓步和妥協。他實際上成為英方強硬派的代表。杰弗裡•豪在回憶錄裡也說:“英國這邊(包括香港)分為兩種觀點。香港的多數非官守議員在鐘士元博士的帶領下,甚至冒著談判失敗的危險,堅持認為中國只是虛聲恫嚇,主張不惜冒談判破裂的風險,對中國施加壓力,逼他們接受英方的建議。他們是受到港督尤德支持的。另一派是由柯利達領導的倫敦中國通們。理查德•盧斯和我,也同柯利達他們的觀點一樣,認為中國人並不是虛聲恫嚇,而對抗隻會給香港帶來災難。”
1984 年6 月,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鐘士元,立法局非官守議員鄧蓮如、利國偉等人又以“為民請命”姿態來北京訪問,說港人對中央的“一國兩制”政策缺乏信心,企圖說服中央不要急於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23 日上午,鄧小平接見了他們並作出嚴厲批評。鄧小平說:“你們說香港人沒有信心,其實是你們個人的意見,概括起來就是你們對中國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不信任。”他說:“你們要多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多了解中華民族。過渡時期還有13 年的穩定問題,我們的擔心不比你們小。我毫不懷疑會有波動,問題是大還是小。我們為什麼要成立中英聯合小組,就是為了隨時解決問題,創造好條件,等到1997年能順利接管政權。”鐘士元、鄧蓮如聽了,態度都軟下來了。此后,“為民請命”的論調才有所收斂。
英方看“三腳凳”不行,就試圖打所謂的“民意”牌。英國控制香港100 多年,很大一部分傳媒控制在他們手裡,再加上香港的市民中有不少是歷次運動中從內地跑出去的,對共產黨有成見,英方就利用這些不利中方的因素制造所謂的“民意”。有些報紙整天發表文章,說:香港人歡迎英國繼續統治,中共來了香港就要毀滅了等等。港督尤德尤為積極,他幾次帶領香港行政和立法兩局的非官守議員,策動由兩局議員組織的代表團到倫敦向英國政府“請願”,要英國政府“不應該冒險與中國簽訂協議”,應該“堅持1997 年后在香港保留相當穩定的地位”,否則就是“出賣了香港”。
還有人甚至說,鄧小平改變了中國在20 世紀50 年代制定的“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是極“左”的。周南告訴筆者,之前鄧小平說“我們不能做李鴻章”,本來是指中國政府領導人不能像李鴻章那樣,在外國侵略面前做喪權辱國的投降派。“這只是一個比喻,但他們竟然說鄧小平不懂中國近代史,提出的荒謬理由竟然是:代表清廷同英國簽訂《南京條約》的是另一名清朝官員,而不是李鴻章本人!”
|